-
1 # 七夜愛維C
-
2 # 諶人
我的觀點是;你沒做錯什麼。
人從一出生就走在了通往死亡的道路上,有人到站了,為何和還活著的親人非要悲痛不已?難到當你輪到了那必然的一天,你會希望你的親人哭聲一片?
聽到親人去世訊息保持平靜,至少沒有幸災樂禍或如負重釋的感覺,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與親人交往的點點滴滴,會特別記住他的好,這算是一種弔唁的方式,何必有負罪感?
西方有個影視,一個妻子在亡夫的弔唁會上,平靜的將丈夫生前的幽默趣事娓娓道來,還風趣的質問已永遠睡著了的丈夫幾個搞笑的問題。是的,她只認為丈夫睡著了,並沒有離她而去。參加弔唁的來賓不時發出由衷會意笑聲。誰能敢說女主人對亡夫忤逆無道??誰又能敢說來賓對死者的不尊敬?估計那永遠睡著的男主角,若他有知,也會為這種弔唁形式說OK!
西方基督徒家庭有個習慣,親人去了,讓他在教堂裡短暫歇息,活著的親人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包括不耽誤開周未派對酒會。在約定時間,大家去故人的墓地傾聽牧師的弔唁,給墓穴裡撒一捧花瓣,填一剷土,對故人作永遠的告別,然後靜靜的離去。
過份渲染自己的悲痛感情,大搞喪葬排場,耗費鉅額資金,毫無實際意義。因為,亡人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做給活人看的。
平靜的對待死亡,簡潔的處理後事,這種洋事是可以提倡和借鑑的。
-
3 # 胡慎之心理
前段時間,有一個人問了我類似的問題,他說:“想到老人才剛走,我就大魚大肉,有點不知道怎麼說。”
這也是一種愧疚感、罪惡感,“親人離世了,我怎麼可以快樂呢?”
其實,面對親人的離世,有些人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可能他表面上會比較平靜。但是如果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不處理的話,可能會成為埋在心裡面的那根刺,伴隨一生。
記得一句話,死亡是一場盛大的別離。現在想來還真的是這樣的。離別尚且需要時間,更何況親人的離世。
離別就是,在你身邊生活了好久好久的人,他的存在就像空氣一樣,自然、無處不在,
突然有一天不見了。而你心裡的悲痛卻不知道怎樣表達,有點措不及防。
那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告別儀式。完成那些“未完成事件”,跟他好好告別,不留遺憾,哪怕大哭一場,那也是你表達悲傷痛苦的方式。
這總好過悶在心裡。當然,除了這種方式,其實還有別的方式把人裝進心裡的。
但是一輩子帶著這些懊惱內疚的情緒活著,太重了也太累了。
告別沒有儀式,悲傷就沒有出口。給悲傷一個告別儀式。好好告別,不留遺憾。
回覆列表
難不難過跟是否流淚並不必然相關,看你的心態吧!
如果你不難過或者看的比較淡,覺得他是去天堂了,那為什麼一定要哭?
但是如果你想哭哭不出來,那可能是你過於壓抑自己了,情緒表達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