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
2 # 觀夷外
汪精衛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可大家對他的賣國事蹟知道多少呢?這就是中國的教育,只告訴你他是壞人,不說他做過的壞事。現在我也不說他做過壞事,只說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事。
其實汪精衛應該叫汪兆銘,1905年11月,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正式創刊,汪兆銘就一直是《民報》的主要編輯,汪兆銘以“精衛”的筆名一直在《民報》上發表文章,“精衛”的筆名源自山海經“精衛填海”的故事,含有對革命契而不捨之意。由於他的文章邏輯嚴密,筆鋒銳利,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也就稱呼他為汪精衛了。
-
3 # 貽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汪精衛刷刷點點,大筆一揮,代替孫中山寫下了傳世的一句話,字型剛勁有力,有文才。
風蕭蕭兮易水寒,古有荊軻刺秦王。今有精衛殺載灃!
沒錯,歷史上,“中華民國第一美男子”汪精衛不僅是一名漢奸,他曾經還是一名刺客!他曾刺殺過清朝攝政王載灃。載灃事當時的清朝執政,殺他也就跟殺皇帝沒多大區別了。
事實上,在清朝末年發生的各種大事中,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這件事,絕對算得上是轟動一時,當時引起了很多人都關注,雖然這次的刺殺行動失敗,但影響是非常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汪精衛後面雖然被清庭給抓了起來,但是他卻沒有被處以極刑。按理說,這種事,誅九族都算輕的,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按照當時的相關規定,刺客是一定會被殺頭的,尤其是對皇族王爺這一類的人,如果不能給別人驚醒作用,很可能也會有很多人進行刺殺活動。可是當汪精衛等人落網以後,載灃等人並沒有殺掉這些刺客,原因還是處於對當時整個形勢的考量。
汪精衛行刺是1910年,當時滿清風雨飄搖,武裝起義四起,離滅亡不遠了。執政的攝政王載灃是個草包,連自己小家都管不好,何談國家。
按照當時情況來看,革命黨人急需透過某些大的事件擴大自己的影響,只有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黨人的氣魄,革命才有更大的成功機率。
當時還並沒有“黑化”的汪精衛接下了刺殺任務,在去之前他就表示,自己從來也不打算活著回來,透過這次行動理所當然的稱為義士,也能為革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後來甚至有人推斷,這次自殺未遂的行動,很可能是革命黨人自己“導演”的一場宣傳大戲,透過人人都會關注的一件事情擴大自身影響,這個刺殺行動本身就沒打算成功。
所以在汪精衛正式開始行動之前,他就很可能明白這次刺殺任務的本質意義,成不成功並不是關鍵性,擴大革命影響才是需要做的。所以被捕以後,他自己已經做好了被殺的心理準備。
載灃跟自己這邊的人商量了以後,也明白當時革命黨的企圖,殺了汪精衛,說不定第二天就有革命黨繼續行刺他報仇。所以他決定不殺這些刺客,而是給他們判處了無期徒刑。但是沒過多久清朝就game over了,這些刺客們也以義士的身份被釋放出來。
汪精衛也因為此事,聲名大振,在革命黨人中間,成為了偶像級別的人物。這為他後面走上高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只可惜,後來汪精衛就慢慢的“黑化”了,成為了賣國賊。所以這個人還是比較複雜的,前面那樣的慷慨就義,後面卻變成了漢奸頭子,真是耐人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