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
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誌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諸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玉器是為有名。玉器有鎖、瓊、壁、磺、圭、環、鐲、管、墜、珠、帶鉤及魚、龜等20多種,大多是透閃石和陽起石等軟土。良渚玉器長期有名,舊社會多為私人盜掘,經古董商輾轉流失不計其數,北京故宮和臺灣故宮收藏的某些良諸玉器,上面還有乾隆的御筆題詩。流落海外的良諸玉器,數量也相當可觀,其中以收藏在佛里爾藝術館的一批古玉最為著名良諸文化遺址發現的玉器,以壁、琮兩種器物最引人注目。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壁、琮是祭天地的重要禮器。壁是一種扁平餅狀中心有一圓孔的玉器,厚重、圓大、光素是壁的特徵。瓊的形狀為外方內圓,在造型上以方圓兩種幾何形體組合而成,中間有一個從兩端對鑽的圓孔,兩端凸出的圓口叫“射”,中間部分有四面,每一面中部有豎槽,一分二,整個琮體為四面八塊 (方)長方型凸面。關於圓壁象徵天和琮體四面八塊 (方)象徵地的“天圓地方”觀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早於周代一千多年的良諸文化時期。
玉琮不僅是良諸文化的典型器物,而且是禮儀用玉中雕琢工藝最精緻的一種。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琮,無一例外地琢有繁簡不一的獸面神徽或獸面紋。圖案簡單的一種呈上下節,上節有兩個圓圈表示眼睛,下面一條短橫表示嘴,上面有兩條平行的長橫檔;下節則表示眼睛的圓圈外面有橢圓形凸面,兩個凸面相連線表示鼻子,下面也有一條短橫表示嘴。整個圖案以四稜為中線,集中表現在拐角上,形式嚴謹,講究對稱,顯示一種古樸神秘的美。
所以,良渚文化的核心是以玉為核心的文化!
良渚文化主要是在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因發源地在良渚鎮而叫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圍繞玉為核心,文物出土了鎖,瓊,琮,等20種玉器。
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
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誌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諸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玉器是為有名。玉器有鎖、瓊、壁、磺、圭、環、鐲、管、墜、珠、帶鉤及魚、龜等20多種,大多是透閃石和陽起石等軟土。良渚玉器長期有名,舊社會多為私人盜掘,經古董商輾轉流失不計其數,北京故宮和臺灣故宮收藏的某些良諸玉器,上面還有乾隆的御筆題詩。流落海外的良諸玉器,數量也相當可觀,其中以收藏在佛里爾藝術館的一批古玉最為著名良諸文化遺址發現的玉器,以壁、琮兩種器物最引人注目。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壁、琮是祭天地的重要禮器。壁是一種扁平餅狀中心有一圓孔的玉器,厚重、圓大、光素是壁的特徵。瓊的形狀為外方內圓,在造型上以方圓兩種幾何形體組合而成,中間有一個從兩端對鑽的圓孔,兩端凸出的圓口叫“射”,中間部分有四面,每一面中部有豎槽,一分二,整個琮體為四面八塊 (方)長方型凸面。關於圓壁象徵天和琮體四面八塊 (方)象徵地的“天圓地方”觀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早於周代一千多年的良諸文化時期。
玉琮不僅是良諸文化的典型器物,而且是禮儀用玉中雕琢工藝最精緻的一種。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琮,無一例外地琢有繁簡不一的獸面神徽或獸面紋。圖案簡單的一種呈上下節,上節有兩個圓圈表示眼睛,下面一條短橫表示嘴,上面有兩條平行的長橫檔;下節則表示眼睛的圓圈外面有橢圓形凸面,兩個凸面相連線表示鼻子,下面也有一條短橫表示嘴。整個圖案以四稜為中線,集中表現在拐角上,形式嚴謹,講究對稱,顯示一種古樸神秘的美。
所以,良渚文化的核心是以玉為核心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