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坐看雨收雲散
-
2 # 微斯
嫡,即正統。庶,即旁支。在傳統社會中,嫡長子是具有第一繼承權的,該制度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繼承問題,起源於西周時期。在商朝時,還存在“兄終弟及”的現象,但是這種不確定的繼承關係容易導致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造成動盪混亂的的局面。後來,發明了嫡長子繼承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因為至尊權利的爭奪而引發的政治鬥爭、宮廷秘史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此制度遵循“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從皇位的繼承來說,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的大兒子,具有合法繼承權其他子嗣不能覬覦。如果嫡長子沒有熬到老皇帝死就掛了,就由嫡長孫繼位,老皇帝其他子嗣依然靠邊站。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即為朱元璋之孫。只有當嫡長子這一支後繼無人時,才能輪到旁支。
在東周時期,對於貴族家庭,同樣是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與父親相同的爵位,其他兄弟則會變成低一級的階級。即:諸侯的嫡長子為諸侯,嫡次子和庶子則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長子為卿大夫,嫡次子和庶子則為士;士的嫡長子為士,嫡次子和庶子為庶人。而對於普通家庭,可繼承的資源往往十分貧乏,因此這種嫡庶之分不會太強烈的對比,但是在家庭裡的地位依然差距很大,嫡依然是家庭的主幹,而庶一般只能是家庭的旁支。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不是嫡長子,但母親是正妻王夫人,所受的待遇就比趙姨娘所生的賈環強了不知多少倍;而趙姨娘作為姨太太,整天被王熙鳳欺負,她屋裡的月例錢也被王熙鳳拿去放高利貸,這也就說明了庶支在家族的卑微地位。
至於女性的嫡庶之分,差別是同樣的。傳統社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是以女主人的身份在家裡立足,而妾則屬於被領導階級,這種情況下造就的嫡女與庶女的地位、資源差別就可想而知。而且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社會,妻方家境一般對等於夫方,而妾方家境一般遜色於夫方,這種母親出身上的差別肯定會折射在嫡女與庶女的地位上。
但是,情況也不完全都像小說裡那樣到處都是劍拔弩張,也會有和諧共處、其樂融融的場面。但這種事演繹成小說並不吸引人,不能靠悲劇色彩來撩撥讀者心絃,因此很少成為作家們青睞的素材。嫡出和庶出,畢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畢竟是血濃於水,一個家族的繁榮興旺是靠一家人共同努力奮鬥的,而不是兄弟之間的同室操戈。所以,這種制度所導致的地位、境遇的差別會因具體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形變,不能一概論之。
回覆列表
明朝是封建帝制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孔孟儒學已被程朱理學發揚光大。封建禮制也得到極盡完美,沒有髒唐的淫亂,也沒有了弱宋的軟弱。像它的名字一樣光茫萬丈!
明朝的皇位繼承延續了長幼尊卑的序列,世襲爵位也是如此序列。皇位的繼承僅在太祖死後,成祖篡位成功。成祖後世子孫皆依嫡,長為繼承人首選。親王。以嫡,長為繼承人,其餘為郡王。郡王兒子中,嫡子繼承王位,其餘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為輔國將軍。明王朝充分發揚家天下的思想,為朱氏子孫鋪就了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特權。到明後期由於朱氏子孫人口數目龐大,朝廷因供養錢糧過巨,財政已無力承擔。所以造成軍隊響銀拖欠,無力打擊義軍和清軍的夾擊。導致最一右的滅亡。
縱觀歷史所有朝代,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堅持了嫡長的序列。這對於皇權的鞏固有積極的作用,但也為君主的能力的良莠無法保證。這也為明朝誕生了許多奇葩皇帝,埋下了伏筆!如愛好木匠的皇帝,戀母皇帝,懶人皇帝等。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