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樂仙
-
2 # 寒蕭99
這個問題問的很可笑,不知道從哪得來的結論,是真的去美國瞭解過,還是自己腦子裡幻想的。中國在過去經濟和科技水平比較低,因此科普活動做的比較少,現在經濟水平提高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科普宣傳和教育了,因此從學校到社會上,科普的範圍越來越大了。但是,我們的科普與歐美或日本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
就說登月吧,如此壯舉,在美國很多Science Center都會有介紹,最著名的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東南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博物館,共有24個展區,其中詳細介紹了登月的環節,還包括指令艙,登月艙等眾多物品,很多是實物。還有月球岩石,是可以親手觸控的,這裡沒有禁止觸控的提示,所有展品都可以拍照觸控。
另外,在約翰遜航天中心中,肯尼迪航天中心,亨茨維爾的美國航天火箭中心等地,分別有土星5號的火箭和發動機展覽。
還有,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每一塊都有標記,都有相關的資料,在美國各個州的州立Science Center都會有月球岩石標本,這是當年贈給各州的,這些標本有的也是可以直接觸控的。
美華人對天文和航天的宣傳和教育絕對比我們要做的好,這點我們還要虛心學習,多瞭解一下再提問,不要靠想象去判斷。
-
3 # 老祖宗還沒起床
NASA對於月球的科普可沒少做。NASA官網上僅僅月球就有幾萬份影片、音訊、圖文資料供調閱,照片都是幾m到20m大圖,還有詳細的註解和不同解析度的下載。其他分類下的照片更是幾十萬之巨。論科普工作真沒人比的上NASA,我們從小到大看到的關於宇宙的知識和影象絕大多數來自於NASA,每年的發射任務,空間站對接和出艙任務,深空探索任務全部直播,連造價幾十億的火星車裝配過程都敢24小時全球不間斷直播。
作為對比,看看我們與之對應的“探月工程資料釋出與資訊服務系統“裡的“月球與行星多媒體資料庫”,全站一共就285張400kb左右照片,這解析度做手機屏保都不夠,所有照片均為“暫無描述“,最後的更新日期是3年前。這才叫真的霸氣外露,不屑科普好吧~_~
但如果你說的“科普“指的是反駁登月陰謀論,“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曾經在央視特別節目裡解釋過,大意是NASA故意對陰謀論不予反駁,用此手段保持公眾對航天的熱情和探討,持續50年的免費廣告。(詳見央視網《人類登月40年》,專訪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回覆列表
因為美國有條件卻沒興趣去搞科普呀!直到看到,吖! 中國怎麼不聲不響的已經登陸月背了,這才急著忙慌的宣佈重啟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