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65936363
-
2 # 容我漫溯
我認為,西蜀丞相諸葛亮是不會取而代之、篡位稱帝的,諸葛亮與先主劉備君臣相得,並不是無根之水。諸葛亮自青年時從隴畝之間承劉備三顧茅廬,一見志同道合,即做千古流傳的佳“隆中對”,當是時,劉備可以說無地容身、前路廖廖。也許劉備感動了諸葛亮,或者說,諸葛亮認為遇到了能幫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明主。
輔佐劉備後,與曹操方面打了幾次小規模戰鬥,博望之戰、新野之戰,又透過艱苦外交努力達成與孫吳的聯結共同在赤壁之戰中對抗曹操……並不雄厚的班底,直到經營謀劃奪取漢中巴蜀,其間任何大意差池都可能喪師創業可謂艱苦卓絕。諸葛亮少時便自比管樂,管樂何人?管仲、樂毅,都是輔佐明主建功立業的名相。所以諸葛亮的人生成敗,是與劉備的政治生涯牢固捆綁在一起的。無論劉備、核心將帥,甚至諸葛亮自身,都是以“興復漢室”為馬首的,這杆大旗,可不是後世梁山泊那面假惺惺的“替天行道”能比的。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即使在劉備三兄弟死後,仍是如此,蜀漢的事業無論從感情還是道義所在,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可能。
另外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考慮,“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已經掌握蜀漢最大的權力,又值“生死存亡之秋”,致力完成劉備的遺願北伐中原,做CEO已累的吐血,還能有心思兼任董事長?那麼暫且拋開一切現實因素,假設劉備死後諸葛亮打算搬開劉禪,自己單幹,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劉備得了荊州西進,陸續佔據了張魯和劉璋的地盤,兩個龐大勢力的人才體系,張松、法正、李嚴、孟達、蔣宛等等或主動或被動都納入成為後來蜀漢集團,在經營擴張事業的過程中,大多得到了諸葛亮的直接領導和提拔重用,而資深老將趙雲、黃忠和魏延等人,即使忠於劉備,但多年來在諸葛亮的指揮排程下,早已對丞相心悅誠服、習慣性的順從;新秀費禕、董允、姜維幾乎出自丞相門下。
或許劉備可能出於制衡做了有針對性的人事安排部署,然而面對二十餘年來創業的威望、治理蜀地得到的川民愛戴以及絕對的權威,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有效制約諸葛亮的行為。誠然,劉、關、張三家後裔相互以及與本地望門有密切的姻親關係,然而他們一來根基尚淺,再者核心人物都在諸葛亮掌握之中,是無力作為什麼的。
如此看來,如果他願意,“取而代之”是極有可能成功的。
只是諸葛亮是何許人,我們讀幾遍千古《出師表》大概就有可能明白,“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泣血之言,虛偽和利慾薰心的人是不可能寫說得來的,以當代唯利至上的猥瑣心理對諸葛亮的枉自揣測,徒然顯得可笑、自卑。 -
3 # 使用者2539644222017
很難、任何改朝換代都必須血腥前題、憑有軍權是最大實力、但掌握的軍權是應為皇帝買命、在他華人面前也是名相、如取而代之是名不正言不順、時
-
4 # 月白風清43
就拿魏延子午谷奇襲之計諸葛亮都瞻前顧後不敢實施,取劉禪而代之更沒有這膽量。參閱劍橋三國史,沒有門閥支援那絕對熄菜,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
回覆列表
稱帝有可能,但是輕易就說不上。因為當時劉備已死,老將也差不多都死完了,劉禪能力一般,所以有可能稱帝。
但是輕易就說不上,畢竟沒理由,劉備有後人,諸葛亮不可能隨便稱帝的,而且諸葛亮做什麼事都是喜歡親力親為,導致勞累而死。如果要稱帝,說不定還沒坐上皇帝,都把自己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