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明如月憂從中來
-
2 # 圖文繪歷史
祁門,古時候屬於屬徽州府,是崇山峻嶺中的一座小城,現在人對其印象最深的是祁門紅茶,其實祁門除了紅茶外,這地方還出中醫,在中醫界有個響噹噹的新安醫學派,特別是明清時期出了20多位御醫,有幾位還是鼎鼎有名的,所以有御醫多出祁門的說法。
祁門新安醫學派,以固本養生著稱,創始人為明代御醫、醫學家汪機,圖為祁門御醫展覽館。徽州啊,都是大山,土地貧瘠,種地肯定是沒有出路地,這裡的人們都想著其它法子走出大山,所以很多人做生意,徽商很出名,很多人考功名做官,兄弟丞相、十四四翰林、同科十進士,都發生在這裡,也有很多人做學問,考據學派、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派等,此外徽州這地方山水奇幽,專門產藥材,《徽州府志》記載本地產藥材180多種,特別是黃連和白朮,黃連早在唐朝時就成了朝廷貢品,而白朮在清朝時就在南洋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出口外國,所以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藥材資源,奠定和推動了祁門地區中醫的發展。
圖為祁門歷溪合一堂,當年御醫王典回鄉,嘉靖賜建五鳳樓,現為王氏宗祠。早在宋金時期,祁門就已經出了很多名醫,有朱肱,著有《南陽活人書》,成無已,著有《註解傷寒論》,王安道,著有《醫經溯洄集》等,特別是到了明朝祁門名醫群星璀璨,先後有李東垣的《脾胃論》、朱震亨的《滋陰論》、王綸的《明醫雜著》等問世,特別是汪機,他以畢生精力著醫書13部,徐春甫,著醫書8部,特別是他的《古今醫統》,近200萬字,是中國十大醫學全書之一,與《本草綱目》並稱為“醫著雙壁”,所以明清這些祁門名醫憑藉精湛的醫術和大量的著作,形成了新安醫學派。
圖為當年嘉靖賜給御醫王典的漢白玉石鼓。祁門名醫們不僅在民間行醫,還被徵召入宮當御醫,祁門先後走出了21位御醫,成就最高的有汪機、徐春甫、王典、汪宦、陳嘉謨、江之邁等人,此外還有胡田、胡鈇叔侄,胡文昭、胡文信兄弟都是御醫,今天的祁門歷溪古村,還存有嘉靖皇帝賜的五鳳樓,現改名為合一堂,特別是隆慶時期,太醫院有御醫46人,僅祁門就佔了12人之多,直到近代的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首任校長程門雪,醫承新安醫學派,2009年首位國醫大師李濟仁,也是祁門人。
-
3 # 風雨中的梅雲
很好解釋呀。在中國,古時候,隨著部落的興起。一部分頭腦比較聰明的人便被部落首領安排分配他們擔當部落裡的一些職位。比如,負責祭祀方面的人叫巫師。負責看病的叫方士。他們當時叫醫療為歧黃之術。還有一種人在古代叫術士。現在的醫生則是古代的方士的升級版。而古代的巫師流傳到現在,他們的繼承者則是現在的跳大神,也就是我們長輩們口中說的牛鬼蛇神。術士在當時是專門負責煉丹的。(火藥就是他們發明的)術士的後繼者則是現在的道士。大體上就是這樣的。因為佛教是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的。所以,這裡沒有佛教這個外來物種什麼事。
回覆列表
首先,祁門是影響深遠的新安醫學的發源地,歷史上名醫迭出,良醫代代相承;其次,當時名冠全國的4位醫學大師之一、新安醫學的奠基人汪機是祁門人,在當地弟子眾多,不少御醫都是汪機的第多少代徒弟;其三,祁門中藥資源豐富,品種多達895種,祁術、祁蛇等道地藥材久負盛名,且這一帶一直重視教育,而御醫需要很強的古文功底。明清時期就出了多位御醫,是名副其實的“御醫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