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武國術

    基本功是一切的基礎和前提,我練武三十多年了,每天還在練習基本功。

    良好的練功是實戰的基礎,實戰需要在良好的基礎上做實戰對抗訓練。

    捷徑就是下功夫把基本功練好,體能基本功,技術基本功,功力基本功。

  • 2 # 福州禪武

    習武月餘,就想實戰的捷徑,多模擬實戰,熟悉戰機和距離感,人體動態攻防的規律。

    在所有的格鬥體系裡,有龐雜的動作體系,理論體系,如果用最簡單的歸類就是制約技術與非制約技術。制約性技術包括進攻技術、防守技術和反擊技術三大類,格鬥技術的運用效果會受到對手出拳的速度、力量、擊打部位、擊打路線、擊打距離、擊打時機和擊打節奏等要素的限制;而非制約性技術包括基本姿勢和移動技術,個人的體能訓練,擊打沙袋等,這些技術更多更多是自我的練習,與外部的環境變化沒有多大的關係。

    如果制約技術,是需要熟悉人,關於不同人的性格,擊打的規律,如,有人喜歡踢腿,有人喜歡摔跤,有人怕死,有人勇敢,有人身體厚實,抗擊打力強,有些人身高臂長等等因素,這些規律經驗不是個人能學會的,也不是看影片能學會的,也不是教練能講會,它一定是實踐的經驗學,一種感知,哈哈,就初戀,你對某個人有感覺,格鬥也是如此,是和別人談,不談就不會有結果。

    基於這些理論,如果你有時間就耐心多練基本功,畢竟人體的肌肉記憶是緩慢的,沉澱越久,肌肉才會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神經,多組肌肉,器官的機能才能形成瞬間的高度配合。

    而如果沒有時間,就想捷徑實戰,那麼就找人配合練習,也不要全部的真實擊打,可以兩人摸肩,摸肚子,拿泡沫棒擊打,經常和不同的人玩這些遊戲,並且用心感知這些規律,如果沒有同伴,至少也要每次在訓練的場地上放一些水瓶,眼前掛個輕的小球,這種感知訓練,能培育出空間感,距離感。

  • 3 # 張安邦

    習武有捷徑麼?當然有,但這是相對而言,比如您遇到的師父比較負責任,場館器械等硬體也很棒,加上您自己又是主動去練,身體素質和業餘時間都允許,自然事半功倍,這不就是我們說的捷徑麼?當然這是相對而言,並不代表一定速成,只是比軟硬體條件差的武術愛好者進步快吧了,不代表一日千里,三日速成。

    習武月餘,還在熟悉基本功,你這話屬實,一般正常習武,月餘還在基本功修煉中。如何做到在實戰中得心應手,我個人教的業餘愛好的孩子比較多,讓他們學會實戰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在實戰中學習實戰,以戰代練。這個對教練個人經驗要求比較高,畢竟是要把控實戰安全風險的,我的館就是,我在的時候,才允許打實戰,我不在,決不允許任何人打任何形式的實戰,這些都是貼在館裡最醒目的位置的。尤其是新生對新生是最危險的,打起來聽不見裁判的話,聽不見教練的話很正常的,這個就是緊張造成的,可以理解,我自己也經歷過,亂打不聽使喚、也不聽叫喚的階段。

    我常跟弟子們講:習武最貴的不是學費,是貴在堅持,堅持是最難能可貴的。要是想要在功夫領域學有所成,還是要持之以恆,這個“恆”指的就是時間,堅持指的是願意花費更長時間去練功夫的決心,大家想想,生活中,所有的技能是不是都是這個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筆寫了不洗第二天接著寫,長時間對筆鋒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