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物誌

    郭子儀實際上有八個兒子八個女婿,《新唐書》中記載稱郭子儀“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八子分別為郭曜、郭旰、郭晞、郭昢、郭晤、郭曖、郭曙、郭映,歷史深度的原因,我們並沒有找到郭子儀女兒的名字,那八個女兒的說法來自哪裡呢?是出自《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的記載:

    有女八人,長女適成都縣令盧讓金,次女適鄂州觀察使吳仲孺,次女適衛尉卿張浚,次女適殿中少監李洞清,次女適司門郎中鄭渾,次女適汾州別駕張邕,次女適和州刺史趙縱,幼女適太常寺丞王宰郭子儀的兒子哪個比較厲害呢?

    從爵位上看長子、三子、七子都是國公,長子郭曜的國公之位是世襲而得,郭子儀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戰場上,郭曜就代表父親掌管國家,史籍記載郭子儀雖然長得魁岸,但是沉默寡言不愛說話,所以郭子儀長子的能力應該在於持家,儘管世襲了國公的位置,但是並沒有在朝中有實權。三子郭晞從小就善於騎馬射箭,經常跟著郭子儀上戰場,所以也立下很多的戰功,最先郭晞以戰功授左贊善大夫。之後隨廣平郡王李俶(即唐代宗)收復兩京,再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郭晞雖然官職實權不高,生前最終的職位是複檢工部尚書、太子詹士,死後才追贈的兵部尚書,本來郭晞應該是非常受唐代宗信任,準備培養成當朝太子的新班子的重臣的,可惜最後因為兒子郭鋼叛逃去吐蕃受牽連,也就失去了機遇。七子郭曙在唐代宗時期,官職為司農卿,公元777年我們前文提到的郭夫人王氏去世時,郭曙為銀青光祿大夫、守殿中少監,這是一個經常在皇帝身邊的官職,所以應該是非常受皇帝信任的了,建中三年冬,舒王李誼為淮西、山南諸大元帥,以郭曙為檢校左庶子,為元帥府都押牙。兄長郭曜逝世時,郭曙為右金吾衛將軍、祁國公。京城亂,從幸山南,轉太府卿。隨駕還京,拜左金吾衛大將軍。貞元末年,郭曙逝世。所以論爵位官職七子應該是成就最高的。

    如果論名氣應該是六子郭曖最厲害了,作為唐代宗時期昇平公主的駙馬,許多的戲劇、話本都以郭曖的事蹟為原材料,現代影視劇《醉打金枝》也是描述郭曖於昇平公主事蹟的,所以本來就出身豪門,去了公主,再加上文學作品、戲劇媒體的傳播,郭曖雖然沒有任什麼重要的職位,但名氣不比他父親郭子儀差,名氣上應該是八兄弟之最。

    論文才,《新唐書》有這樣一句記載:

    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諸孫數十,不能盡識,至問安,但頷之而已。富貴壽考,哀榮終始,人臣之道無缺焉。子曜、旰、晞、昢、晤、曖、曙、映,而四子以才顯。

    可見當時的史官對四子郭昢的文才也是非常認可的,應該不虛。

    郭子儀的女婿誰比較厲害呢?

    由於這幾位的記載不是很多,我們簡單的從官職上分析。盧讓金成都縣令(六品上)、吳仲孺鄂州觀察使(五品)、張浚衛尉卿(從三品)、李洞清殿中少監(從四品上)、鄭渾司門郎中(正五品上)、張邕汾州別駕(從五品,按下洲別駕)、趙縱和州刺史(正四品下)、王宰太常寺丞(正五品下),從官職上看三女婿張浚成就最高,衛尉官職戰國時期就有,掌管宮門警衛,跟皇帝的安全是息息相關的,一定是皇帝極度信任的人才能當人,不過魏晉之後衛尉的職能逐漸往兵器製造方面轉移,隋唐兩宋都沿襲了這一職稱,雖然只是掌管兵器製造,但也是九寺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桃子沒有桃毛,是如何培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