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小仙79963746
-
2 # 金火旺
生活幸福了,日子好過,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也成了熱門話題。
人到老年,懷舊情結更濃,喜歡過自己的生活,不想有任何約束,更不習慣鬧市的喧囂,而鍾情於寧靜的鄉村生活。
現在的情形,好多家庭,孩子們進城了,或者在別的城市工作,同父母老人們不在一起生活了,好多老人不願意一起居住,所以就形成了好多問題?和許多的不便?
年輕人,要想自己的父母親過得快樂幸福,就是經常通電話瞭解父母的近況,多聊,多關心,有時間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這才是老年人最想要的幸福。而不是寄點錢,買點東西什麼的。特別是逢年過節,老人生日,這個時候必須要回家陪伴老人,真的沒時間,要麼事先把老人接到一塊,儘量尊重老人的意見,能住多留,吃、喝等生活方面,投其所好,儘量按照他們要求去做,不能免為其難,人到老年也像小孩子一樣,顧隨其自然,多問,多觀察,多留意一下,就知道他(她)們的一些想法和心情,這樣才能讓他們舒心,開心,幸福。
-
3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先算算一般子女欠父母的幾筆賬。α、就自身來講賺了一條生命。b、賺了成長、讀書的費用。C、賺了房子、結婚的費用。D、賺了孩子的"保母″費用″。子女的所有"獲得″,是父母終生的"積蓄″。當這些"積蓄″耗盡,也就基本"到了臘炬成灰始幹″的七八十歲了!或經不起歲月的打磨,就已經不得不"臥倒″!父母除了年輕時,為了自身、國家和社會的打拼時間,算"自有″時間外,殘餘的時間尾巴,少的實在可憐!父母的"尾巴″時間,正是用得著子女的時間。然而,父母經常會遇到子女的自我"辯護″。比喻,"偏厚偏薄″、"不再作貢獻″、"自個都顧不來″。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不想拿出時間和一定資產,來照顧父母無法自身抬起的"尾巴″!其實,不用照顧多久了!不知世人是否算過這筆帳,即使算了,子女對父母來說,永遠都是"赤字″!作為"揹債″人的子女,如果不對"赤字″盡最大努力"削弱″,可謂枉為人生!哪來人格、事業云云!在本文剩餘的時間裡,說說本人的經歷與感悟。我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為國家革命和建設,付出了血汗代價,算是風雲人物,但TA們躺下後,再也沒用任何本事,吃喝拉撒拿靠人。TA們很要強,為了不託累子女,都試圖自殺過,盡了很大努力,才避免了不應該發生的悲哀!母親臥床五年,父親臥床兩年。最後,依然"青山遮不住,畢競東流去″!母親享年八十一歲、父親九十一歲。儘管為了父母的晚年,我們姊妹幾個守了數千個日日夜夜,我們還是感到沒有盡到全責的遺憾!世上之人,最近的人唯有父母。失去父母當有天塌地陷的感覺!雖然,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我認為,在怎樣對父母的問題上,最好把內疚和遺憾降到最低!為此,先應該把內疚和遺憾想在事態的頭裡!為人子女的人們算算賬吧!
回覆列表
中國的老年人習慣於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們身上,所以她們活得很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忙活……到了孩子有了孩子,他們又開始忙碌第三代!當孫輩們也長大了,離開了她們的懷抱……她們會覺得非常孤獨,每天就是期盼孩子們能來家裡看望她們,孩子們一旦因為工作或其他事來家少了,她們就會覺得很失落……覺得自己沒用了!老了,沒人待見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老人們不學習為自己而活,造成的結果。如果,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在外尋求自己的老夥伴們一起玩耍……你會發現,日子每天都是開心快樂,充實豐滿的!孩子們能來,當然開心,孩子們忙時,不能過來,你也不會有任何失落感。也讓孩子們更放心去做好自己的事業!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