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大清開國權傾朝野的攝政王,一個是大清末年的控制實權的皇太后,一個是開國功臣一個亡國罪人,這兩個人相比較,結果很明顯。
多爾袞16歲開始跟隨皇太極征戰,在進攻蒙古察哈爾部立下戰功,獲賜“墨爾根戴青”
多爾袞17歲突入明朝邊塞,攻下漢兒莊,逼近北京,大敗袁崇煥、祖大壽的援兵,再山海關殲滅了大明的援兵。
多爾袞19歲,多爾袞掌吏部 ,同年,擊敗錦州的明軍。
20歲的多爾袞建議皇太極攻打大明,不斷消耗大明實力,並取得很大戰果
在23歲親自帶兵,進軍河套地區,不費一兵一卒,順利招撫察哈爾部眾
24歲時,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25歲隨皇太極征討北韓,打敗北韓軍,俘獲北韓皇帝官員等數百人。
“奉命大將軍”26歲的多爾袞在皇太極的命令下,南征明朝;到次年的三月,也就是多爾袞27歲時,佔領城池幾十座,滅敵人幾十萬
29歲的多爾袞參加了著名的松錦決戰,這一戰直接決定兩個王朝的未來,這場持續兩年的戰爭最終以大清朝的勝利結束,多爾袞再次立下赫赫戰功。
31歲的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加入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因無法奪得優勢,退而求其次,擁立福臨登記稱帝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32歲時,吳三桂向多爾袞投降,同年又大敗李自成農民軍,之後又遷都北京,封攝政王。
33歲,滅掉李自成農民軍,清除大明朝殘餘勢力,此時的多爾袞權傾朝野,一人獨大,手握兵權,所受待遇與皇帝無異,所有規格和皇帝一致。
36歲的多爾袞已經成為皇父攝政王,權力達到了巔峰,
39歲的多爾袞外出打獵不慎落馬摔傷,於當年底去世。
再來對比下慈禧
17歲入宮成為蘭貴人
19歲晉封懿嬪
21歲生下同治帝
22歲晉封懿貴妃
25歲隨咸豐帝逃往熱河躲避八國聯軍
26歲的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開始垂簾聽政,插手政權。
49歲的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獨掌大權。
54歲把政權規劃給光緒
63歲的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再度掌管政權
十年後73歲的慈禧死於儀鸞殿。
一個是大清開國權傾朝野的攝政王,一個是大清末年的控制實權的皇太后,一個是開國功臣一個亡國罪人,這兩個人相比較,結果很明顯。
多爾袞16歲開始跟隨皇太極征戰,在進攻蒙古察哈爾部立下戰功,獲賜“墨爾根戴青”
多爾袞17歲突入明朝邊塞,攻下漢兒莊,逼近北京,大敗袁崇煥、祖大壽的援兵,再山海關殲滅了大明的援兵。
多爾袞19歲,多爾袞掌吏部 ,同年,擊敗錦州的明軍。
20歲的多爾袞建議皇太極攻打大明,不斷消耗大明實力,並取得很大戰果
在23歲親自帶兵,進軍河套地區,不費一兵一卒,順利招撫察哈爾部眾
24歲時,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25歲隨皇太極征討北韓,打敗北韓軍,俘獲北韓皇帝官員等數百人。
“奉命大將軍”26歲的多爾袞在皇太極的命令下,南征明朝;到次年的三月,也就是多爾袞27歲時,佔領城池幾十座,滅敵人幾十萬
29歲的多爾袞參加了著名的松錦決戰,這一戰直接決定兩個王朝的未來,這場持續兩年的戰爭最終以大清朝的勝利結束,多爾袞再次立下赫赫戰功。
31歲的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加入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因無法奪得優勢,退而求其次,擁立福臨登記稱帝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32歲時,吳三桂向多爾袞投降,同年又大敗李自成農民軍,之後又遷都北京,封攝政王。
33歲,滅掉李自成農民軍,清除大明朝殘餘勢力,此時的多爾袞權傾朝野,一人獨大,手握兵權,所受待遇與皇帝無異,所有規格和皇帝一致。
36歲的多爾袞已經成為皇父攝政王,權力達到了巔峰,
39歲的多爾袞外出打獵不慎落馬摔傷,於當年底去世。
此外,多爾袞在政治上也是很大的貢獻,如按照明朝的制度制定新的朝廷制度,重用漢臣,減免徭役,重視外交等等;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如剃髮、圈地、養奴等等。再來對比下慈禧
17歲入宮成為蘭貴人
19歲晉封懿嬪
21歲生下同治帝
22歲晉封懿貴妃
25歲隨咸豐帝逃往熱河躲避八國聯軍
26歲的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開始垂簾聽政,插手政權。
49歲的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獨掌大權。
54歲把政權規劃給光緒
63歲的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再度掌管政權
十年後73歲的慈禧死於儀鸞殿。
在慈禧執政期間,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中,外有外族勢力入侵,割地賠償,內有太平天國、白蓮教等農民運動,大清卻尋找改革出路未果,逐步走向滅亡,這些和慈禧本人有很大的關係。兩者在政權的伴我方面各有千秋,慈禧要略勝一籌,本來身為女性,能夠進入到政治中心已經很艱難了,但對於慈禧來說卻是易如反掌,不得不讓人佩服,而多爾袞就不一樣,多爾袞是攝政王,上有年幼的順治帝集團,下有開國功臣,一不小心可能就被革職處死,只是沒有到那一步,就先意外死亡。但是在貢獻值方面對大清,對中國的發展無疑是多爾袞遠遠勝於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