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何哥vlog

    “農業4.0”是以“土壤改良”、“零農殘”等技術為基礎,以CPS、NFC等網際網路應用系統為技術手段,綜合相關銷售平臺、物流平臺、p2p金融平臺,從實踐出發開展農業的第四次時代變革。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21世紀是農業4.0的時代,農業生產將更多的應用智慧互聯、物聯網、大資料、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技術,有效擺脫自然災害的因素,不在束縛於土壤種植的約束,使農業作業更加生態化、智慧化、都市化、自由化。人類可以更低的成本、更最佳化的資源結構、更好的流通環節,從大自然中獲取健康的、乾淨的、可持續的食物及美好的事物。

  • 2 # 曹女陽光農場

    農業4.0是融合網際網路技術的高度智慧化的種植管理方式。農業生產將更多地應用智慧互聯、物聯網、大資料、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技術,有效擺脫自然災害的影響,不再受土壤種植的約束,使農業作業更加生態化、智慧化、都市化、自由化。

  • 3 # 谷小餓

    農業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發展史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從農業1.0到農業3.0的發展軌跡中找到農業4.0的發展,在這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農業發展史。

    農業4.0時代,個人認為是一個資訊化,物聯網智慧化的農業生產作業的方式。使用網際網路+本地化的題材、景觀、本地化的標誌、休閒旅遊等,其實更大程度是要利用網際網路內在體現的各階層公平參與,實現市民和農民都能廣泛參與的社會化生態農業。當代強調可持續發展,應該是農業3.0與4.0構成有機結合的社會化生態農業體系,一方面藉助網際網路,另一方面在理念上更加強調社會化的、城鄉合作的、互動的、生態化的農業。

    農業3.0時代,我個人認為是農業產業融合的一種形態。3.0農業是我們多年來提倡的以綜合性農協為載體的農業的三產化。近年來,日本的"第六產業"被很多人視為中國應該學習的物件。但其實早在中央政府2006年的"一號檔案"中就強調了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出第三產業要跟農業結合,2016年的"一號檔案"則明確了農業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指導思想。

    在3.0的發展程序中,我們會發現關於土地金融化、農業產業基金、農業科技轉化、農業品牌樹立等一系列問題是現階段參與農業生產的個人、公司、組織是無法負擔的,從而導致農業無法有大的發展和溢價空間。

    農業2.0時代,我個人認為是農業工業化程序。2.0版的農業現代化,意味著用工業的生產方式來改造農業,也叫設施化農業、工廠化農業。現在中國也正處於這一階段,既要在規模化和集約經營的基礎上拉長產業鏈,形成農業的增值收益。

    農業1.0時代,我個人認為是以農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形態,也是原始農業生產的形態。以戶為單位,小規模的方式進行生產,依靠的是農民個體勞動和畜力勞動,此時需要靠天而作,透過勤勞的勞動來滿足基本的農產品需要。中國農業1.0階段基本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一個十年裡,由於改變了計劃經濟的生產模式,以家庭聯產承包製為替代方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得農產品的短缺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個階段主要以產量高為主要目標。

    中國農業耕地種類多樣,幅員廣闊,區域發展不均衡,從農業1.0到農業4.0均在各地有所分佈。根據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中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66%,其中,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的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了94%,79%和83%,假如以按照70%的覆蓋率視為完成的情況下,中國的農業整體上正處於農業2.0向農業3.0的過渡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鮮蒜怎麼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