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月半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得兩說著,我認為之所以在白帝託孤的時候,劉備要舉曹丕的例子,有這麼幾個因素:
1.曹丕和諸葛亮是馬上魏蜀兩國的實際領導人。曹丕是曹魏皇帝,無須贅述;而蜀漢皇帝雖然是劉禪,但是實際上的一把手是諸葛亮,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拿兩個一把手來比較,沒有什麼不妥,這是非常合適的。
2.給諸葛亮打氣。因為我們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所以這句話有著給諸葛亮打氣的可能性。畢竟曹丕行了廢立之事,而劉備也似乎確實是賦予了諸葛亮這樣乾綱獨斷的權力。
3.給諸葛亮敲警鐘,順便考察一下。這一點和上一點正好相反,但我覺得可能性更大。拿曹丕這個“篡漢逆賊”來比例子,劉備實際上是將了諸葛亮一軍,他要好好看看這個跟了自己十五年的老夥計的反應。曹丕篡的,你諸葛亮也篡的,那你諸葛亮敢不敢呢?你信不信,如果諸葛亮腦子一糊,犯了混,立刻就會被刀斧手架出去?
所以諸葛亮才趕緊痛哭流涕地趴在地上說:“臣敢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
-
3 # 先啟歷史
“君才十倍曹丕”是為下句“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不能則取而代之”。這在語法上沒有毛病,實際就是用諸葛亮和勁敵曹丕相比較,這也沒啥毛病。
不明白現代人為何喜歡過度解讀這段史實?
-
4 # 海闊天空Star
謝邀。劉備一生的志向是安漢興劉,孔明的志向是管仲樂毅。時值曹操已死,曹丕篡漢稱帝,而曹丕確實比曹操諸葛等差不少,但十倍於曹丕,也只是承詞,主要是表達遺願,鼓勵,期望,信任,託孤等等感情。以孔明的志向以及史料也從無記載孔明有任何結黨營私的事情,君臣二人信任度應該是很高的,不然說不出這些話,也不用讓劉禪以父侍丞相,應是半真半假,一半真情流露,一半帝王心術。
-
5 # 大話三國之蜀山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期,劉備把諸葛亮和曹丕相比較,是為了使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輔佐幼主劉禪。經過多年的默契合作,劉備深知諸葛亮是忠義之士,絕不會叛主。劉備識人的眼光非常獨到,先結識關羽、張飛、又結識了趙雲。這三人都是劉備出生入死的兄弟。
後來又請了諸葛亮為軍師。劉備對亮說過馬謖其人言過其實,不可重要,後來馬謖失了街亭後,諸葛亮都非常佩服劉備的識人之術。劉備太瞭解諸葛亮了,劉備讓諸葛亮廢掉劉禪做皇帝,其實是欲擒故縱的計謀,但這並不是惡意的傷害,是一場君臣之間的博弈。
劉備認為我劉備越是這樣說,你諸葛亮越是不會這樣做,反而你諸葛亮越是對我劉備感恩帶德。我劉備把皇位都能讓給你諸葛亮,我劉備這麼看重你諸葛亮。你孔明就應該忠心耿耿輔佐我兒劉禪,並且發誓保證。這就是劉備要達到的目的。
劉備向諸葛亮託孤時,曹丕是曹魏的皇帝。當時三足鼎立的形勢,主要矛盾是蜀魏之間的戰爭,如果蜀國滅掉曹魏,孫吳自然就會向蜀國臣服,這也是諸葛亮的戰略。劉備知道自己死期將至,他相信諸葛亮後期一定戰勝曹魏,統一三國。
所以劉備才說諸葛亮的才智是曹丕的十倍,假意讓諸葛亮代替劉禪做皇帝,劉備自信諸葛亮不會接受自己的說辭。實質上是想讓諸葛亮對自己有個承諾,死心塌地輔佐幼主劉禪。事實上劉備目的達到了,劉備死後,為了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對劉禪和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回覆列表
劉備怕諸葛亮篡位,有意拿他與曹丕比,看他啥樣反應。反應怕,不殺,有此意,劉備雖病是皇帝,一句話說殺也是殺。果然諸葛亮怕如搗蒜磕頭,頭出鮮血,表明無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