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猛獁
-
2 # 林思夕夕
在生活中,人人都想成為一個才華和睿智集於一身、能力與果敢並存的處事高手,那麼怎樣才能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呢?其實我並不是這方面的行家,但是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三思後行~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後想。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在現有的條件上,好好的考慮如何去做,如何才做的更好。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做。不考慮周全就做事的後果,往往是會走彎路、錯路。
~講究方法~
不同的事是有不同應對方法的。做事前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是做事成功的關鍵。做事的速度和質量不是成正比的,一定要有好的方法前提下,有條不紊地去做事。
~乾脆利落~
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要乾脆利落的去做,不糾結。就在我們東北,你會聽到人說:“你太磨嘰了”,就是說那個人說話辦事太羅嗦了,太繞彎了。 東北人說“你別磨嘰了”,就是讓你少說幾句、在行動上別磨磨蹭蹭的意思。所以,在生活中有意識、主動去培養自己爽快做事。
~放平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不能急於求成。我們都知道,有些事情是要按其自然規律發展的,有些事外力是不解決問題的。所以要儘量做到遇事不慌、處事不亂,放平心態去看待事物的發展。
~善於總結~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不斷的失敗中找原因總結經驗,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
高瞻遠矚,三思而後行;
臨淵羨魚,不如退結網;
揚湯止沸,不如抽底薪;
居安處時思危禍,塞翁失馬焉知福。
做事本著這樣的原則和心態,不斷總結自我的失敗和不足,一點點就會養成良好的生活、做事習慣了。
一個習慣由三部分構成:暗示、行為、獎勵。識別出這些部分,有意識地使用這些部分,將會幫助我們養成習慣或者改掉習慣。
根據定義,習慣是一種序列性的、重複出現的動作或認知行為模式。這些動作或者行為模式會讓我們獲得好處,而這些好處讓我們下次在受到暗示的時候繼續產生同樣的行為。久而久之,這些暗示、行為、獎勵的鏈條會變得越來越牢固,習慣也就養成了。
所以,要養成習慣的話,我們一開始需要有意地培養這三個部分。拿每天出門跑步來舉個例子吧。
首先是暗示部分。這個暗示可以是時間,比方說早上六點鐘;也可以是動作序列,比方說早上洗臉後出門跑步。這是首先要重複默唸,形成記憶的。這樣時間長了,到了這個時間或者洗完臉後,就會自然而然想起要出門跑步。
其次是行為部分。要儘可能讓行為變得容易,這樣才能養成習慣。比方說,前一天晚上把運動服和跑鞋放在門口,第二天早上穿上就能出門,這樣就減少了行為的複雜性,讓習慣更容易養成。要是每天跑步前都要到處去找衣服找鞋子,習慣就不容易堅持下來。
最後是獎勵部分。這個獎勵最好是精神上的,是讓自己愉悅的事情。例如跑兩公里後回來玩半小時遊戲,就是個合適的獎勵。獎勵需要讓自己嚐到甜頭,但是又不能太多,免得自己以後難以再給出更多的獎勵。
養成一個習慣需要18天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視習慣的複雜程度而定。但是無論如何,想要養成一個根深蒂固的好習慣,三個月也夠了。畢竟和一生比起來,三個月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議在一段時間內只養成一個習慣,試圖養成多個習慣的做法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