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好多教學思想,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根本遵循。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孔子老師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種天天讓孩子做作業,天天考試批卷子的老師嗎,也不是整天板著臉距離學生很遠的老師,孔子所追求的是素質!素質!他是素質教育的祖師爺!所以,到孔子家裡去學習,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相當開心。
上孔子老師的課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據說,孔子是在他家門前一棵大杏樹下面,開始講學的。這是中國平民教育史的開端,所以後人就把“杏壇”比喻成教育界。
莊子曾經描述過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孔子游於緇(zī)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這個情景會讓今天的學生們“羨慕嫉妒恨”。不坐在擁擠的教室內,而是在樹林裡,眼中是生機蓬勃的大自然,耳中是孔子的諄諄教誨和風聲鳥鳴,學生們三三兩兩,或讀書,或討論,或坐,或臥。班主任孔子老師,端坐在杏壇之上,春風和煦,杏花飄香,書聲朗朗,琴聲悠揚。孔子一邊鼓琴一邊唱歌,氛圍輕鬆而融洽,這是多麼美妙的素質教育的課堂啊!
但是,素質教育也有壓力,這個壓力來自於你得認真學習,有所思考,然後找孔子老師提問題。孔子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他們有的貧窮有的富貴;有的聰明有的愚笨。學習壓力又大,難免會出點心理問題。再加上孔子的教學方式有點特別,叫“不憤不啟,不悱(fěi)不發,舉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去開導;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去啟發。如果學生們不能舉一反三,就不再講了”。也就是說,孔子上課的方式,就是出題目讓你想,想不出來——抓破頭皮繼續想;坐在講臺上等著你來問問題,不來問——你就等著補考吧,特別強調學生的智商和積極性。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好多教學思想,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根本遵循。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孔子老師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種天天讓孩子做作業,天天考試批卷子的老師嗎,也不是整天板著臉距離學生很遠的老師,孔子所追求的是素質!素質!他是素質教育的祖師爺!所以,到孔子家裡去學習,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相當開心。
上孔子老師的課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據說,孔子是在他家門前一棵大杏樹下面,開始講學的。這是中國平民教育史的開端,所以後人就把“杏壇”比喻成教育界。
莊子曾經描述過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孔子游於緇(zī)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這個情景會讓今天的學生們“羨慕嫉妒恨”。不坐在擁擠的教室內,而是在樹林裡,眼中是生機蓬勃的大自然,耳中是孔子的諄諄教誨和風聲鳥鳴,學生們三三兩兩,或讀書,或討論,或坐,或臥。班主任孔子老師,端坐在杏壇之上,春風和煦,杏花飄香,書聲朗朗,琴聲悠揚。孔子一邊鼓琴一邊唱歌,氛圍輕鬆而融洽,這是多麼美妙的素質教育的課堂啊!
但是,素質教育也有壓力,這個壓力來自於你得認真學習,有所思考,然後找孔子老師提問題。孔子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他們有的貧窮有的富貴;有的聰明有的愚笨。學習壓力又大,難免會出點心理問題。再加上孔子的教學方式有點特別,叫“不憤不啟,不悱(fěi)不發,舉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去開導;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去啟發。如果學生們不能舉一反三,就不再講了”。也就是說,孔子上課的方式,就是出題目讓你想,想不出來——抓破頭皮繼續想;坐在講臺上等著你來問問題,不來問——你就等著補考吧,特別強調學生的智商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