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人的生活,基本上都處於一種莫名的狀態,不能夠過細地去看。生活沒有標準,而修行首先是基於對生命的認識,不管是佛教哪一個宗派,要想修行,首先對人生必須有客觀冷靜的瞭解。人生有一些規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從現象上來講,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擺在我們面前,每個人對這些現象的看法都不一樣。積極的人,心態比較放鬆;光明的人,處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很樂觀;負面情緒比較多的人,一生看什麼事情都是灰色的。佛法是拋開樂觀和悲觀,真實地去看,是一種中道的態度。主觀地認為它好或不好。就需要我們修正。對於任何事情看法都建立在比較客觀的基礎上,不過於放大。我們對自己心念的起伏,對別人的生命起伏,對宇宙的一切現象,如果都能夠做一個旁觀者,就會有一種洞察,這種洞察會讓我們對生命充滿探究與學習,培養一種認真的心態。這就是修行的出發點。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世人基本上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是滿意或者不滿意,心總有起伏的。高興是因外界滿了他的願,實際上,外界只是一部分,不佔主導作用,真正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人的心情是很具體的,是不講道理的。那麼,心情從哪裡來呢?是自己累積來的,與心情和性格有關。從深層來說,和自己生生世世的串習有關。什麼叫作生生世世的串習呢?比如說,對一個沒有吃過的東西,你不會太執著。但是當你第一次吃後,覺得它好,會有兩種選擇,好,只是當時好,過去了也就算了,這是一種狀況;還有一種就是天天想著,時時刻刻想著這個好,實際上就在放大這個東西的好處。如果你一直這麼想,對那個東西的執著就會變得很強大。人的這個”想“很奇怪,就像一個加工廠一樣,把東西放進去變成了“產品”,而這個“產品”回來的時候我們不認識。這就是說,生生世世的培養,來源於每一個想法。生命在不知不覺當中朝某一個方向加了動力,會越來越快。這樣我們就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性格,這種特定的性格又形成特定的世界觀,從而引起特別的心情,我們就是這樣子一步一步地進入了一個迴圈而不自知。
有句修行的話分享給大家: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會變成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行動。這是人生的一種經驗,修行實際上就是從認識上去改變、去提升,而且是從細微的地方靜下心來去改變。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從而對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人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每個人擁有這個肉體的生命,在相對的世界裡面,可以說很難超越。而佛法是解析、解剖這一切現象,能夠讓我們的身心在人間的沉浮當中,慢慢地找到一個主心骨。它是很真實的和漫長的,不過核心的問題一定要了解,佛法一方面是透過禪修,另一方面是透過對生命的認知,慢慢地將生命的智慧沉澱,並聚整合為一種能量,讓你在這個殘缺不全的世間安心,安身。它不會很快地兌現,但是你知道這個方向,心中就不會對人生失去希望。希望很重要,佛法的善品很重要,多培養一些善法,多保留一些善意,就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下就會讓我們的心情改善。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關心別人的一句善語,在冬天都會讓人感到很溫暖。這就是佛法的下手處,要去多關注別人,多多益善。多種多得,少種少得,不種就沒得。每個人的生命都很現實,我們再強大的心力在現實的面前還是經不住考量的,所以只能積極地遵循法則去培養。
我們平常人的生活,基本上都處於一種莫名的狀態,不能夠過細地去看。生活沒有標準,而修行首先是基於對生命的認識,不管是佛教哪一個宗派,要想修行,首先對人生必須有客觀冷靜的瞭解。人生有一些規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從現象上來講,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擺在我們面前,每個人對這些現象的看法都不一樣。積極的人,心態比較放鬆;光明的人,處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很樂觀;負面情緒比較多的人,一生看什麼事情都是灰色的。佛法是拋開樂觀和悲觀,真實地去看,是一種中道的態度。主觀地認為它好或不好。就需要我們修正。對於任何事情看法都建立在比較客觀的基礎上,不過於放大。我們對自己心念的起伏,對別人的生命起伏,對宇宙的一切現象,如果都能夠做一個旁觀者,就會有一種洞察,這種洞察會讓我們對生命充滿探究與學習,培養一種認真的心態。這就是修行的出發點。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世人基本上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是滿意或者不滿意,心總有起伏的。高興是因外界滿了他的願,實際上,外界只是一部分,不佔主導作用,真正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人的心情是很具體的,是不講道理的。那麼,心情從哪裡來呢?是自己累積來的,與心情和性格有關。從深層來說,和自己生生世世的串習有關。什麼叫作生生世世的串習呢?比如說,對一個沒有吃過的東西,你不會太執著。但是當你第一次吃後,覺得它好,會有兩種選擇,好,只是當時好,過去了也就算了,這是一種狀況;還有一種就是天天想著,時時刻刻想著這個好,實際上就在放大這個東西的好處。如果你一直這麼想,對那個東西的執著就會變得很強大。人的這個”想“很奇怪,就像一個加工廠一樣,把東西放進去變成了“產品”,而這個“產品”回來的時候我們不認識。這就是說,生生世世的培養,來源於每一個想法。生命在不知不覺當中朝某一個方向加了動力,會越來越快。這樣我們就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性格,這種特定的性格又形成特定的世界觀,從而引起特別的心情,我們就是這樣子一步一步地進入了一個迴圈而不自知。
有句修行的話分享給大家: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會變成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行動。這是人生的一種經驗,修行實際上就是從認識上去改變、去提升,而且是從細微的地方靜下心來去改變。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從而對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人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每個人擁有這個肉體的生命,在相對的世界裡面,可以說很難超越。而佛法是解析、解剖這一切現象,能夠讓我們的身心在人間的沉浮當中,慢慢地找到一個主心骨。它是很真實的和漫長的,不過核心的問題一定要了解,佛法一方面是透過禪修,另一方面是透過對生命的認知,慢慢地將生命的智慧沉澱,並聚整合為一種能量,讓你在這個殘缺不全的世間安心,安身。它不會很快地兌現,但是你知道這個方向,心中就不會對人生失去希望。希望很重要,佛法的善品很重要,多培養一些善法,多保留一些善意,就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下就會讓我們的心情改善。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關心別人的一句善語,在冬天都會讓人感到很溫暖。這就是佛法的下手處,要去多關注別人,多多益善。多種多得,少種少得,不種就沒得。每個人的生命都很現實,我們再強大的心力在現實的面前還是經不住考量的,所以只能積極地遵循法則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