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路男孩黃藥師

    一年的笛子,三年的簫,一把二胡拉斷腰。

    二胡是國粹,看似簡單但是博大精深。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

  • 2 # ssss萍

    那就說明重視國粹了,二胡,這種樂器在孩子作為愛好來學習流行起來的,現在的家長不再一味的把愛好當做上學籌碼了,也願意讓孩子來學習這種偏冷門的樂器了,這種樂器的學習是很枯燥的,單一的,要學好真的很不容易。

  • 3 # 傳承工作室

    首先科普下:二胡,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絃樂器,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南胡”、“嗡子”。

    其次,學習【二胡】可以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有利於提高聽覺和手指靈活力,對右腦的開發有作用。日常我們使用右手頻率高,右手是鍛鍊左腦,左手鍛鍊右腦。然而學習【二胡】還可以培養個人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個人智力,增強邏輯思維。

    從生活方面講:“二胡”也是一種社交工具,增加互動和娛樂性。如果是學生在考試中還可以作為藝術特長,獲得分數。

  • 4 # 許科雲

    為什麼有人說有很多人學二胡?

    先說2007年11月7日閔惠芬二胡大師到泰州來慰問演出,在造船廠的廣場上擠滿了人山人海的聽眾,還特意安排了一場舞臺上百人合奏《光明行》,劉天華藝術學校的部分學生,以及幾十個有名氣的二胡老師,每人只能選五名學生與大師同臺演出,雖然這已成歷史,但有照片永存。

    想想那時,人們已經注重孩子學藝,每個二胡老師少則十幾,有的幾十個學生,每年參加市預賽的學生從四面湧向賽場,真熱鬧。就在那個時候,江蘇徐州市人民廣場舉行了全場1600把二胡齊奏《賽馬》,一個市能登臺合奏的就如此之多,江蘇這個二胡之鄉又該多少?難怪這麼多二胡大師都出自江蘇。

    建國後,全國只二胡就湧有幾千萬人的隊伍,那時人們雖然物質財富緊缺,但追求精神生活並不比這網路時代差,沒有廣播,收音機,就每個村搞宣傳隊,只要好唱好動的都可去學習唱,舞,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培養了一代代有藝術才能的年輕人,當年農村的這些文藝骨幹現在都六十開外了,象:懷哲、養賢白馬王爺、兔八哥等老先生怎麼說的:他們這批人都是當年活躍在農村第一線的文藝天才,就靠這些人把中國民樂二胡進行傳承。

    這幾十年來就是當年的二胡骨幹分子教學傳授,現在大家的學生又成了二胡老師,這些"老革命"都象村醫生和民辦教師一樣,學中幹,幹中學,默默地傳承著祖國的文化遺產,他們功不可沒。

    我有一篇關於二胡七個傳統調的文章有幾十萬讀者,憑此想像出全國的二胡大軍是龐大的隊伍。因為二胡的製造可以以土代洋,隨便找點材料就可以製造一把拉起來,唱起來,跳起來!你看看我這文中留言的"老革命"們,太多的人都不識譜,就是拉得不錯,如果當年能有機會接受正規學藝,他們當中還不知出了多少二胡演奏家!

    由此你就能悟出一個道理,一把二胡拉斷腰的論調指的是沒有音樂天賦的人,凡好唱歌又能唱好歌的人,從不感到學二胡難,只要有一把自造的或幾百元的二胡就可以陪他享樂終生!

    你若來個普查,全國二胡大軍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 5 # 旭日良宵

    學會拉容易,要拉好就難了!農村也有很多的拉二胡的人,聽著有點著調,但沒有情,更無二胡味,可以說是瞎拉,又沒譜……本人很愛喜二胡,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太好聽,太優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遇號“死了”,它的“屍體”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