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殿裡的千牛備身

    唐朝時,酒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人們在聚餐、會友、小酌、宴飲時都離不開酒。酒成為那個時代的首選飲品。唐代的酒因生產渠道不同可分為官酒、市店酒和家釀酒。

    唐代社會飲酒成風,隨著文化的發達和國力的強盛,宴飲活動也向高層次發展。當時的聚飲集會,酒成為不可或缺的助興飲品,席間也注重娛樂方式和勸飲內容。不同階層的人可以平等入座,互相敬勸。唐人舉酒相敬,有蘸甲的風俗,也就是敬酒時,用手指深入杯中略蘸一下,彈出酒滴,以示敬意。劉禹錫的詩作《和樂天以鏡換酒》中寫道:頻眉厭老終難去,蘸甲須歡便到來。表現出唐人對酒友的敬重心態。

    唐代的詩歌創作繁榮,人們聚會暢談,總要即席賦詩。此時常要飲酒來活躍氣氛。在詩人看來,詩與酒之間可以互為激勵,振奮人心。當時文人相約,詩與酒往往聯袂而至,其酒興酣暢之時,也正是詩意大發之際。“竹葉樽前教駐樂,桃花紙上待君詩”描繪的便是一邊寫詩,一邊飲酒的場景。可以說,在唐朝的文人的心中,是詩中有酒,酒中有詩。

    唐代時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各民族的音樂和歌舞相互融合發展,促進了唐代的文藝進步。當時無論大的教坊還是小的館肆,常有歌舞表演,賓客們在觀看歌舞表演時,也常以酒助興,即使是二三人的小酌,也常會有人歌舞自娛。音樂歌舞給唐朝人帶來視覺享受時,飲酒活動也帶來了異常興奮的效果。“曲度繞雲漢,聽者皆歡娛”便是歌酒助興的臨場表達。

    在唐代,接風洗塵和臨別踐行一類的活動中,飲酒更是一項重要的情感寄託。“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當時已成定俗。唐朝的文學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薛嵩在潞州節度使任上時,有位極為倚重的侍女,叫紅線。紅線辭別時,薛嵩知道無法挽留,就遍邀賓客,夜宴中堂,為紅線餞別。薛嵩親自以歌贈紅線餞別酒,還請在座的賓客寫詩紀念。

    唐時的官宦子弟、文人墨客多出入教坊伎館,期間多邀女性陪坐,相互戲虐,多以飲酒倍增情趣。白居易的《江樓宴別》中寫道:“樓中別曲催離酌,燈下紅裙間綠袍。”當時官員聚飲,多邀相好女子入席,總的來說,應邀入席的女性大多是年少美貌的藝伎。

    總的來說,唐代統治者來自關隴貴族,沾染胡風,飲酒更為普遍。加之國力漸盛、社會發展,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日益提高,自家釀酒的現象也較多。在唐前期沒有禁酒令和酒稅寬鬆的情況下,已經發展為大眾飲酒的程度。

  • 2 # 大三秦

    各種地方,不受場合限制。

    1. 宴會必喝酒:“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2. 春天郊遊:“ 落花踏盡遊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3. 老友送行,難捨難分,喝一杯:“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4. 一個人在路上,怎麼排遣寂寞?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5. 老友相見,感情鐵,喝吐血:“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6. 聽到好訊息,來一杯慶祝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8. 要上戰場了,時間還來得及,來一杯:“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5代雅閣2.4排量,百公里多少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