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三亦化秋

    初級的經濟學,其實只是應試教育的翻版,什麼專業都能來湊一筆,正如銀行從業資格、經濟師(精算師)、會計從業資格、單證資格證等等,和司法有些雷同,並不是學習了法學就不需要參加司法考試,所以有時候大學才顯得有些寒磣,但真的想要從入門往裡擴充套件,自學很可能是一條不歸路,特別是對於經濟學來說,中級的經濟學,已經涉及高等數學,像代數、線性代數、微積分等等,也涉及企業管理學(和會計學有關)、國際貿易(和企業投資有關)、金融學(和銀行投資有關),等等,每個事物都會衍生出一個經濟需求來,如果說中級還可以用理想主義來實現的話(就說不論學什麼,只要不是一門社會學,那麼都可以是一部經濟學),高階的經濟學恐怕已經不是可以透過模仿而模仿,雖然沒有接觸過,但想著不外乎經濟模組、模型、變數等的嵌入式發展,至少可能得有一個統計學,還得有一個高階計算機,或者數理化經濟,沒學過不好回答,但也許也能管中窺豹吧…最後,還是覺得學啥都不應該學經濟學,學啥都應該學經濟學,明白了也就明白了…

  • 2 # 布衣侯15

    學習。是一種反本能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十分痛苦而且沒有既得利益的事情。因此,從古到今談到學習,只說艱苦奮鬥,頭懸樑,錐刺股的不懈努力,鼓舞罷了。

    當下,學習不再是苦讀文章這一種學習方法的時代了!人們可以透過影片,電視,手機等等工具達到學習的目的,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只不過,大部分人喜歡遊戲消磨時間,而不願意學習。因此,自學,在沒有既得利益獲取下,基本就是沒有什麼人願意去做的。什麼是既得利益呢?畢業證書,各種各樣的結業證書,甚至高等級證件。這些東西都可以變相的為人找工作,提高聲望帶來方便,也就是一些人學習的動力,也是既得利益。

    如果有人依舊願意學習?那麼就說說體會,權當做拋磚引玉吧!學習,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生存大環境,就是國家政府的所在地。這也是生活在美國學習,和生活在中國學習,最終結果顯著不同的具體原因。不是學習的不同,而是學習之後深度思考的方向不同了!為什麼呢?政治因素,國家需求的不同,傳統文化覆蓋的不同,乃至兩種政體的主張截然相反造成學者深度思考的方向,具體方法如何落實的著力點,等等具體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不同。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重點。也就是俗話說站隊的問題。

    其次,就要大量閱讀國家歷史,不要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幾十年經驗,與幾千年的歷史爭鬥。歷史就是不同階段裡面的人如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俗話說,發現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的不是好同志。歷史就是很多年的經驗積累,遠遠大於個人的那一點點經驗。某種意義上說,當下所有人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是有前車之鑑的,都在重複某一歷史時期前人做過的事情。

    然後,行路識人,明辨大是大非。直到看得透社會這一張大網,讀懂盤根錯節都利益糾結,明曉兩害相權取其輕,甚至數害相權,更要清楚利害關係的層次區別,關鍵之處就是人性。瞭解人性目前只可意會,無話可談,說了也不會有人信。有人參與的地方就會有錯誤發生。而所有事情都離不開人的參與。這並不矛盾,相反是辯證統一的。最需要的依舊是學習的積累,深度思考的廣義相對,熟諳的人性選擇。最理想就是永遠跳出人群,以人為本的為人服務,用給的方法獲取信的力量。恐怕這是神的事情,我是做不來的。

    這樣子的話,或者可以自學。至於經濟?也請認真思考,什麼是經濟?錢,是什麼?然後做出應當的,正確的,適用於所在國家政府的方法。一定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嬌豔欲滴的番茄,為了提高它的品質,怎樣來預防早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