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暉雪琳源
-
2 # 丸子媽育兒
有!完全有必要去學國學!
我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國學包括什麼?
關於國學的定義,季羨林先生在《對國學研究的幾點看法》中說:簡單地說,“國”就是中國,“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傳統文化就是國學。
這是季羨林先生“大國學”的定義,氛圍非常廣,專家窮經皓首,都不可能都學會,何況小朋友。
所以,家長送孩子去學的國學,要縮小範圍,我這裡就談簡單兩類:經和集,再直白一點就是:
1、儒家和道家經典,比如《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
2、詩文,主要是指《詩經》、唐詩宋詞,以及各種小品文,古文等。
釐清了國學的範圍,我認為,70%的家長都會讓孩子去學國學。
二、學儒家、道家經典的好處
如果問家長,要不要送孩子去學美術、音樂、舞蹈等等,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同意,但說學儒家道家經典(中國哲學),很多人會自然而然產生疑問:
“學這些有用嗎?”
沒用,又很有用。
《傅雷家書》的作者傅雷有個美術學生叫吳尚宗。吳尚宗喜歡畫佛教主題,但是作品總是不突出,沒有佛家的感覺。傅雷就問吳尚宗:
“你對佛家到底有沒有感情或者思想?”
吳尚宗回答:“沒有,只是喜歡佛家的色彩。”
傅雷很生氣地說,沒有思想和感情,你怎麼可能畫得出佛家的神呢,怎麼可能打動人呢?
這個批評放到音樂、舞蹈及其他藝術形式上同樣通用,那就是:
沒有哲學思想或者感情的藝術,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西方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爾將人類知識體系分為三類,以大樹做比喻,樹根是形而上學,也即是哲學,樹幹是物理學,樹枝則是其他學問,形而上學就是哲學。
這充分證明,哲學是第一學問,是一切學問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你說要不要去學中國哲學:儒家、道家經典呢?
三、學詩詞文的好處
為什麼要多讀好詩好詞好文,用孔子的話來回答足矣,(如果你的孩子學過《論語》,就看得懂這句話):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翻譯就是:
先生說:“小子們,為何沒有人學詩呀!學了詩,可以興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觀於天地,可以懂得在群中如何處,不得意時如何怨。近處講,懂得如何奉事父母。遠處講,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之名。”(錢穆《論語新解》)
明白學習國學的好處,我認為完全應該讓孩子學習國學。
@怪島 @使用者9720110671584 @育兒臺
回覆列表
我很贊成孩子學習國學,國學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我家大寶在幼兒園會學《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等,大寶每天回來也喜歡自己背個不停。
於是,我給她買了一套國學的書籍,她在幼兒園的學的內容書裡面都有,我們每天晚上會一起讀一讀,有時候讀一兩句,大寶就一直追問其中的含義,有時候會讀一兩頁,但是我從來沒有要求過她要背誦。
慢慢地我發現了大寶的變化,越來越懂事了就是也所謂的“知禮儀”了,喜歡看書和問問題了也就是所謂的“好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