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文明網
-
2 # 0新說0
問題後面尚質兩字不知道是否謬誤或者多餘,因此整個問題我理解為,董仲舒沒有見過甲骨文字,怎麼知道殷商文字的?
引申為,董仲舒怎麼知道殷商文字的意思的?
首先,董仲舒是否見過甲骨文,這點存疑。
因為所謂甲骨文,就是以龜甲或者獸骨鐫刻,主要用於王室占卜的文字,因為其出土於殷商故都的廢墟之中,因此又稱之為殷墟文字。
殷商為子姓,在商朝滅亡之後,子姓後裔很多,比如宋國就是子姓諸侯,還有大名鼎鼎的孔子,也是子姓後裔。
所以筆者並不認為,甲骨文字就會隨著商朝的滅亡而完全變成天書,起碼殷商的貴族後裔們,應該還是能夠讀懂這些文字,甚至很有可能有書寫這些文字的載體流傳下去。
畢竟甲骨文的書寫方式,和秦、漢時期的竹簡很像,都是以鐫刻的形式存在,只是載體不同。
從各朝的普及性文字來看,有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以及流行於各國的不同篆書。
而事實上,周朝城市的遺址中,也發現過類似的甲骨文,金文字身是位於青銅器上的文字,又稱鐘鼎文,雖然因為載體的不同,字的形態有些變化,但大體和甲骨文還是屬於同一種文字。
所以這也證明殷商文字的的確沒有隨著王朝覆滅而消亡,而是繼續流傳了下來。
所以可以認為,所謂的殷墟甲骨文,是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
之後周朝分封諸侯,各國也在此基礎上演化出不同特徵的字型,比如楚國的花鳥篆,就堪稱天書,但列國之間因為要交流,所以文字肯定還是有相同之處,或者有一種公認的能夠通用的字型,從一些常用字我們可以看出,李斯後來統一文字所用的小篆,本身也是從殷墟文字演化而來,只是更加簡潔,規範。
董仲舒為漢朝人,與秦朝的距離並不算很久遠。
雖然此時的文字也有演化,但一來我並不認為古人就完全見不得所謂的甲骨文。
二來即便是現代的文字,我們也能夠看出和甲骨文的某些相似之處,所以董仲舒作為當世大儒,推敲出殷商文字的具體意思,我認為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回覆列表
大概中學以上的學歷,很少有人不知道許慎及其《說文解字》的。
在許慎的那個年代,中國文壇發生了一件大事件,就是今文與古文之爭,最終今文獲勝。有一點兒類似,民國時期的新文學運動,消滅文言文的白話文的興起。一九五零年代又興起了簡化字運動。這樣一來,新人們,你們還讀得懂右排版的書嗎?
在西漢時期,在宮庭裡依然有古文字存在,不然司馬遷是無法寫作《史記》的。只是到了許慎的東漢時期,大多數的文人讀不懂了古文而已,比如孔子的古文字《春秋》。
其實除了《說文解字》,中國有很多的古字典依然能夠找到甲骨文的痕跡。比如下面的“孫”字,甲骨文也是這麼寫,從子從系。也可能再過若干年,孫字有可能除了中國社科院的以外,就沒有人讀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