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uncsee

    我覺得沒有必要。

    對聯又稱春聯、對子、桃符、楹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所用句式,一般有古體詩句式、駢文句式、律詩句式等。

    一般來說,對聯只有滿足以下兩個要求即可:

    1.對仗工整。字數相同,結構相同。

    2.句末仄起平收。前句最後一字為仄音(第三聲、第四聲、入聲),後句最後一字為平音(第一聲、第二聲)。

    只要滿足這兩點,就可以算是對聯了。

    除非是律詩體,才會都其他的字的平仄有要求。(律詩體一般還要求二四六字平仄相對。)

    所以我才說並不需要標古韻,因為對聯最大的要求是對偶而不是平仄。

  • 2 # 皛舒

    我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

    第一,出聯者如果是按照傳統漢字“四聲”出句,是有必要註明某字的平仄的。否則,會在對句上出錯。因為,現如今都是用現代漢語的四聲對句,平仄劃分比較簡單。陰平、陽平的字,都屬於平;上聲、去聲的字都屬於仄。

    而傳統漢字的聲調是:平、上、去、入。平聲的字,都屬於平。入聲的字都屬於仄。但在上、去兩聲的漢字,根據特殊語言環境,則是可平、可仄的。判斷起來比較麻煩,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學過傳統漢字聲調知識。所以,按古律出聯,應當有註明。

    第二,學習對聯知識,也是為作律詩奠定基礎。因為,律詩都是用對聯粘連而成的。只不過多了韻律規則而已。

  • 3 # 弈海蒼龍

    我認為根本沒必要,因為現代人學的是現代語言,過去的東西只能是參照,不能照搬照抄,。既然現代語音裡沒有入聲字,想來大部分人都無法讀出正確的音調來。就象一個不懂外語的人,看到有些文章裡,動輒夾雜一些外文一樣,令人反感倒胃口。雖然有的作了解釋,,但對很多人來說,外文詞彙,無異於XxXx。因為很簡單,對內行來說,不說也懂,對外行來說,說也白說。

    有的網友,普及一些對聯知識,介紹一些美聯佳對,這是大好事,很有必要的。但目的應該是調動廣大對聯愛好者的興趣,為他們的發展和提高助一把力。萬不可有意讓他們知難而退!我的一位文學功底不錯的朋友,原先還寫詩作對,樂在其中,但學了兩本專業書籍後,,竟不再動筆了。嘆曰:太難了。真是沒受其益,反受其累。

    我總認為千軍萬馬橋上過,偶爾落水又如何?青山綠水並不全是大樹的功勞,那無處不在的小草更能呈現春天的勃勃生機。

  • 4 # 木子山石4107

    當然有必要!有些人不懂韻律還要瞎對一氣來附庸風雅,指出他的小錯誤他反而用“不拘一格”作藉口來掩飾自己的無知。所以標出“古仄”就是防止一些三腳貓水平的人來自以為是,讓人看了尷尬。

  • 5 # 浮生若夢53124950

    因人而異,興趣與愛好是生活的一部分,率性而為又不把文字化成錢,純屬一種心中的偏愛,而文人工作者又不同,因為於他們不光是愛好,還是一份工作,平仄韻律那是必須的,什麼人處在什麼位置就相對應的說什麼話,粗人一個,權當娛樂身心,在這個網路的世界裡有什麼不可容納的,誰比誰高雅,誰比誰水平高,何必呢?累不累!人活自在,才能一身輕。

    古人的東西繼承也好,借鑑也好,發揚光大也好,與愛好者又有多大的關係,百花齊放才是春,說不定再過五百年什麼平仄韻律都沒有了,誰又能保證網路上的不合平仄韻律的就不能留到五百年以後,因為總有些去粗留精的東西,凡事都是人為,說不定這也是新生事物。五百年後被人認可了呢!

    所以,高雅也好,低俗也罷,能讓自己快樂,又何樂而不為呢?文人玩高雅,沒人阻礙,因為你才高八斗,閱遍書海,粗人玩低俗,因為讀書少,見的少,玩玩又何妨!

    言過事非多,也許該找罵了。罵也沒事,反正說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反就有正,有對亦有錯,社會的進步都是在反與正中,對與錯裡進步的。所則,人人都應有顆容人之心!豈不美哉!

  • 6 # zhangwanhe

    對聯是供眾網友欣賞、對對的,就用現代語言的規律即可,完全沒有必要把古仄韻、古平韻搬來使用。中國的文字那麼豐富,完全有替代的字、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改善微迴圈?什麼叫微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