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秦野雁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問題,腦海裡把以前的君臣關係捋了一下,還別說,真是有這麼回事。如後主劉禪和黃皓,唐玄宗和李林甫,宋徽宗和蔡京,宋高宗和秦檜,宋度宗和賈似道等等,舉不勝舉。

    在封建時期,作為家國天下的最高管理者,首先要固皇權。皇權穩固後,除了要治理國家,管理好國家外,還要協調好自己的私生活,兩邊要均衡,在臣工的權力上要進行制衡,就是互相制約。

    今天,我們忙碌了一個星期。到了週末帶著老婆孩子出去走一走,逛一逛,看一看,散散心,晚上約幾個朋友吃吃飯,加強一下情感交流,我們覺得生活還是豐富精彩的。然而在以前,能陪皇帝飲酒下棋,圍獵散心,娛樂開懷的人,大部分被我們成為奸臣。這些奸臣大部分情商很高,經常還能揣度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如果能幫皇帝做點事的話,就能成為一個可以和皇帝交心的人,可以成為皇帝的朋友,這就是皇帝喜歡奸臣的原因吧。

    忠臣一般都是有能力的人,對於治國理政大多有自己的主張,隨時提醒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忠臣大多具有這麼一個特點,其實今天的我們也都有這個特點。就是看不起比自己差的,看不慣比自己好的,就喜歡志同道合的。作為國家管理者的皇帝,必須要讓這兩股勢力互相掣肘,互相制衡。這也是皇帝相信奸臣的原因之一。

    前幾年,有個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雖然不是歷史。但是,軍機大臣和珅和大學士紀曉嵐兩個,要是你是乾隆爺,你會用哪個?和珅大貪官,貪汙受賄,富可敵國,但是他很會辦事,精通軍機要務,會理財,會揣摩聖意,還忠心,也聽話,很好控制。用的好自然高興,用的不好的話一腳踢開,還能贏得民心。而紀曉嵐和其他忠臣如魏徵,寇準等一樣,廉潔正直,經常對皇帝指指點點的,讓人不舒服。

    開元后期,有人在唐玄宗面前參李林甫時,唐玄宗就說太累了,想過幾天清淨的日子。看看,皇帝也想當普通人了,不想有人在耳邊吹清風了。對於皇帝來說,不管黑子白子,只要能下好固皇權,行霸術這盤棋就行了。

  • 2 # 曹老師xixi

    “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旁人認為某人是奸臣,對於皇帝來說,也許他是大忠臣來著。

    舉個例子,比如宋代著名的大奸相秦檜,一生賣國求榮,居然最後的諡號還是“忠獻”,又比如明代的英宗最為寵幸的大奸臣王振,結果在英宗眼中那簡直是完美的人,並且英宗復辟後,不僅為王振正名,還為王振雕像,帶領群臣祭拜王振。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說明什麼?說明這些皇帝信任這幫奸臣。

    其實,能成為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奸臣,也不容易,沒有點能力,你想成奸臣,還沒有這個資格來。皇帝為什麼相信奸臣。

    一是奸臣會拍馬屁,會揣摩聖意,把皇帝哄的快活,古人云“忠言逆耳”,誰願意天天大臣們和自己對著幹。

    二是古代又沒有手機,發不了簡訊,奸臣一旦掌權後,言路就堵塞了,凡是對自己不利的言論,那皇帝都是看不到了,凡是和自己對著幹的,那也活不了多久,自然皇帝會誤以為天下歌舞昇平。

    三是奸臣確實還是有一定的治國才能,沒有能力,讓你權傾朝野,你也傾不了,再拿秦檜為例,秦檜是賣國求榮,至少還讓南宋苟延殘喘的活著,讓趙構也快活不少年,再舉個明代的例子,明朝末年的奸宦魏忠賢,他是專橫跋扈,但他創新一個徵收工商稅,還讓明朝迴光返照富了一次,讓天啟皇帝快快活活的玩木頭。

    本來皇帝眼睛就被矇蔽了,又在這樣的錯覺下,怎麼會不相信他眼中的“忠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維碼的優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