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弌94922977

    《莊子·齊物論》中講了一個故事:有個耍猴的人拿果子喂猴子,告訴猴子們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猴子們聽到後都急了。他連忙改口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們都高興了。 這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典故。莊子借猴喻人,說明了一個道理:那些貪圖眼前小利的人,總被擅長詭詐者玩弄於股掌之間。同樣的結果,不過是換了一個形式,就能讓迷惑顛倒之人因期待不同而情緒轉變。猴子為何迷惑?只因重表象不看本質,有些人亦是如此。 你說做錯事的好人和改過自新的壞人相比,為何壞人更容易被他人原諒?

    1、你之所以不解,是因為你眼中做錯事的好人並非他人眼中的“好人”。你眼中做錯事的壞人並非他人眼中的“壞人”。如果你和別人的看法南轅北轍,結果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2、做錯事的人就是做錯事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加上“好人”的頭銜?改過自新為何要加上“壞人”的頭銜?為何要把你所謂的“好人”和“壞人”放在一起比較?由此可知,你的頭腦中早已先入為主地有了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壞人的偏見。你有偏見就能證明所有人都有偏見嗎?與其說是外界的事情給你帶來了煩惱,不如說是自己給自己製造了煩惱。因為你先入為主,你試圖在比較。它們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3、就現象而言,你貼上了好人、壞人的標籤。但就本質而言,世間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有嗎?有人善多一些,有人不善多一些,有人迷惑多一些、有人醒悟多一些。人人都會犯錯,並非人人都能改過自新;沒有犯錯、何來改過自新?有人今天痛徹悔過明天一意孤行;有人執迷不悟後來幡然醒悟;有人隨性而為、執迷不悟。你只能評價某個人的某些行為,但不能對某個人蓋棺定論。因為凡人之心在不斷變動、在未知中。唯有佛菩薩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4、老師會成績倒數的學生不抱有期待;老闆對沒有培養價值的員工不抱有期待;如果你出生卑微、窮困潦倒,整個社會都對你不抱有期待。你之所以感到不公平,是因為人們在“好人”的期待中感受到了失望,在“壞人”的不期待中收穫了意外。那些“一鳴驚人”的人,就是為了喚起人們的期待。那些看透本質的人明白:我瘋了嗎?活著幹嘛要讓別人期待?我不抱任何期待,也不希望被期待!

    5、人們的態度如此懸殊,是因為透過比較得來的。即好人和壞人的形象在頭腦裡,當現實與頭腦衝突時,態度也就變化了。一個人犯錯只存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分,一個人改過自新只有真誠和虛偽之分。“好人”“壞人”的標籤會影響你的判斷。

    6、評價一個人、一件事要客觀。客觀意味著首先你要放下頭腦裡的偏見,就像鏡子擦亮了才可以照物。帶著偏見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7、成長之路必然會犯錯,除非你拒絕成長!那些聲稱從不犯錯的人,是撒了彌天大謊的人。從不犯錯,本身就是犯錯,犯了逃避現實、拒絕成長、原地踏步的錯。你還未經歷怎能不犯錯?但不要同一件事頻繁犯錯;唯有犯錯,才能改過自新。唯有改過自新,才能不斷成長。

    8、當你無意識犯了錯時,你會把原因推給別人推給外在。當你有意識犯了錯時,你會主動承擔後果並從自身反省總結。兩者有天壤之別。有意識意味著覺醒,覺醒是成長的開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頻電磁的哨音怎麼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