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南影像

    先說花鳥畫,應該會一直有人關注和感興趣,至於郵票,個人覺得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淡出歷時舞臺,要說再有人關注應該也是從收藏角度去關注了。

  • 2 # 可樂295l7

    國粹是丟不掉的,筆墨:國畫:詩賦.戲劇:……階段性的不重視到重視,歷史發展中很正常。郵票不一樣,它可以作古.當記念"當回憶。

    歷史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風氣環境可以改變人的世界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影響很重要,這就看執政者的方針了。……

  • 3 # 古物遺風小二

    老一輩的花鳥畫和郵票文化在網路時代存在感低,僅僅是傳統文化困境的縮影,但同為傳統文化的京劇,紫砂壺等,現今在網路上都曝光度更勝往昔,影響著當下。

    1⃣說能影響幾代人?

    --我想這不取決於一個回答,你只能影響當下,做好當下,只為繼往開來,文化才生生不息,影響持續。

    2⃣至於10後關注這些文化的比例幾何?

    沒有精確資料,但教育的引導作用遠遠大於個人興趣愛好,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引領趨勢。

    3⃣如何做好當下?引領趨勢?

    主要做好兩方面最佳化:

    做好傳統文化強基;

    做好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工作。

    現實方法:

    美術院校教育(學生)+當代的網路媒介(簡而言之,流媒體,博物館,遊戲,動漫等);

    老一輩文化底子(個人收學生弟子)+當代網路媒介;

    例子:

    1⃣天涯明月刀,一款中國風網遊,為廣大網友喜愛,包括我在內,傳統的畫風,用遊戲的外殼,傳遞給大家美的享受。

    2⃣我總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專門介紹郵票的app, 把它設計成有獎問答的遊戲形式,應該可以大火。

    3⃣學校培養的專業美院學生以及各交叉專業(漫畫師,前端設計師等)學生,選擇自媒體,發有關中國畫的學習課程,成為專業黃V,養活自己,也傳播著花鳥畫的文化。

    6⃣逛逛閒魚二手市場,郵票的收藏是個大市場,亦真亦假,不同玩家玩的主題不同,年輕玩家還沒財力去收集古董級的郵票,但他們的點在遊戲角色卡的收集上,這符合趨勢,這也是收藏泛文化市場的分支了。

  • 4 # 植草牧童

    過去年代,郵票收藏,擁有人數最多的時候,幾乎每10個人就有1、2(有人統計,過去了的七、八十年代,集郵人數至少達到6000萬以上)。到了今天,這個比例,恐怕能有過去的100:1就不錯了。

    2000年出生的孩子們,從出生開始,文化的需求就被電子玩具,計算機遊戲、好萊塢電影大片等包圍,動感十足的遊戲、鑑賞以及玩味,加上沒完沒了的音樂、舞蹈、器樂等課外學習,精神的“領受”,總是滿滿的。郵票,早已不在他們的視線內,越往後,郵票越是不會進入孩子們的生活,擁有它,會是極少極少的人群。

    郵票所具有的存在感與魅力,是在人們文化文娛活動匱乏的年代發生的。如今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遞進,是通常發達社會的倍數級,同樣,文化,包括集郵,迅速被新文化現象和新文化功能所取代,節奏也是變的飛快。

    郵票,不再讓未來孩子們感興趣,長遠看,加上物質的原因,即,許多人會覺得,把未來的生活空間,留給郵票,無論是時間和空間,或許會是佔用上的浪費呢。

    所以,站在未來看今天,會不會如下圖所示,就像站在今天看昨天?……不得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在艾灸時會有灸感而有些人則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