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毛棒棒糖

    中國是一個重視教養的禮儀之邦。《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個“禮儀”就是教養的重要內容。教養是指人們透過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文化和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個人修養的綜合結果。

    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受過教育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呢?肯定不是。一個只有文化知識的人,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仍然是沒有教養的。有教養的人通常語言文明,行為端莊,待人熱情。應該說“待人有禮,熱愛集體,關心公益”,是每個有教養的人的共同特點。

    真正有教養的人總能與自己的心和諧相處,他們溫和謙遜,有容人之量。他們很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也能很準確地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他們明白,儘管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差異,但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而且他們也完全能容納其他人的存在。他們的寬容之情能讓自己拋開經驗侷限與偏見,從而對其他可能甚至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觀點保持開放態度。羅馬詩人賀拉斯的詩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們的慧耳能準確聆聽繆斯之聲,他們的靈魂能遠離庸俗的嫉妒”。

    華人歷來重視禮儀,過去讀書人常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無論五經還是六藝,都提到“禮”。漢、唐、宋、明時代,中國的禮儀成為世界的典範。人們在日常生活、社會交往、行業工作以及政治外交活動中,都遵守一定的禮法,做到溫良恭儉讓,即溫厚、善良、恭敬、約束、謙讓。可是現在很多人把“禮”搞丟了,做了非禮之人。他們不懂禮貌,沒有長幼尊卑;他們隨地吐痰,亂扔亂放;他們貪圖私利,插隊擁擠;他們在公眾場所大喊大叫,在會議室竊竊私語;他們隨意損毀公物,動不動就謾罵鬥毆,等等。這與禮儀之邦、和諧社會是格格不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柚木實木傢俱和紅木傢俱哪一種更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