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飛飛

    范仲淹的文學成就

    散文

    宋建國至仁宗七十多年來,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謹,浮華奢靡的背後潛伏著種種危機。范仲淹洞破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張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關係到社會風俗的醇厚訛薄、國家的興衰成敗。在經世濟時思想的影響下,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提出了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點在於政而不在於文,在價值取向上與揚雄、王勃、韓柳以及宋初復古文論一樣,具有歷史意義和復古精神,對宋初文風的革新具有積極作用。 散文創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陳述時政,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蘇軾曾評價《上政事書》“天下傳誦”;《靈烏賦》一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中國古代哲人爭自由的重要文獻;名篇《岳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

  • 2 # 楊柳依舊青青

    詩歌上,范仲淹主張“範圍一氣”、“與時訊息”。范仲淹繼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氣”,又將曹丕的“文氣說”、陸機、鍾嶸的“感物說”和“天人合一”的詩學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認為,詩人創作的衝動與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氣”,感於萬物並透過萬物體現出來。范仲淹的“與時訊息”則繼承了劉魄的“為情而文”觀和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把政治教化和為情造文有機有機結合起來,范仲淹批判宋初詩壇的盲目模仿之風和無病呻吟之態,主張詩歌創作要忠於生活現實,符合時事,不為空言。

    范仲淹詩歌存世305首,內容非常廣泛,或言志感懷,抒寫偉大的政治抱負;或關注民生,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或紀遊山水,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或詠物寄興,展現自己的人格操守。詩意淳語真,藝術手法多樣,以清為美的特點尤為突出,以文為詩、議論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同時注意白描手法和疊字的運用,與當時的白體、晚唐體及西昆體相比,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為宋初詩歌由唐音向宋調轉變的重要一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客信條有什麼可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