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湧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明初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複雜,政局險惡,而解縉賦性耿直,自難為明成祖朱棣所容。永樂五年(1407),便以“洩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謫遷廣西。永樂八年(1410),他入京(今南京)奏事,適值成祖外出,乃謁見太子而還,竟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拷掠備至、受盡折磨。永樂十三年(1415),解縉被錦衣衛帥紀綱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籍其家,妻子宗族徙遼東。後諡文毅。解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解縉一生業績最足稱道的,就是主持撰修《永樂大典》。
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湧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明初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複雜,政局險惡,而解縉賦性耿直,自難為明成祖朱棣所容。永樂五年(1407),便以“洩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謫遷廣西。永樂八年(1410),他入京(今南京)奏事,適值成祖外出,乃謁見太子而還,竟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拷掠備至、受盡折磨。永樂十三年(1415),解縉被錦衣衛帥紀綱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籍其家,妻子宗族徙遼東。後諡文毅。解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解縉一生業績最足稱道的,就是主持撰修《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