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讓孩子明理,知道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的一切(軀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瞭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裡孝敬父母。為此,作為外出打工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從留守孩子來說這個“報”是對待父母講道德禮儀。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是對待父母有禮貌,如與父母講話要得體,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二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對父母的愛,把對父母的愛拓展到對師長的愛、同學的愛、人民的愛、祖國的愛。這樣的愛就是對父母做好的愛。
(4)從日常小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如要求他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主動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家長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在外打工或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回家後要儘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1)要讓孩子明理,知道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的一切(軀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瞭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裡孝敬父母。為此,作為外出打工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從留守孩子來說這個“報”是對待父母講道德禮儀。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是對待父母有禮貌,如與父母講話要得體,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二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對父母的愛,把對父母的愛拓展到對師長的愛、同學的愛、人民的愛、祖國的愛。這樣的愛就是對父母做好的愛。
(4)從日常小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如要求他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主動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家長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在外打工或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回家後要儘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