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2514108486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人飲茶習俗的興起,有關茶的文學作品日漸增多,茶漸漸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而走入文化領域。如《搜神記》《神異記》《異苑》等志怪小說中便有一些關於茶的故事。

    左思的《嬌女詩》、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王微的《雜詩》都屬中國最早一批茶詩。西晉杜育的《荈賦》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宋代吳俶在《茶賦》中稱:“清文既傳於杜育,精思亦聞於陸羽。”

    魏晉時期,玄學盛行。玄學名士,大多愛好虛無玄遠的清談,終日流連於青山秀水之間。最初的清談家多為酒徒,但喝多了會舉止失措,有失雅觀,而茶則可竟日長飲,心態平和。慢慢地,這些清談家從好酒轉向好茶,飲茶被他們當作一種精神支援。

    這一時期,隨著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性,受到人們的青睞。在道家看來,飲茶是幫助煉“內丹”,升清降濁,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的好辦法;在佛家看來,茶又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茶文化與宗教相結合,無疑提高了茶的地位。儘管此時尚沒有完整茶文化體系,但茶已經脫離普通飲食的範疇,具有顯著的社會和文化功能。

    政治家:以茶養廉,以茶代酒

    東晉時,有個叫陸納的人,他是太守,有一次,將軍謝安到訪,他就僅上了幾盤水果和茶水招待。他的侄子看不過去,就去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宴,結果陸納把他重打了四十大板,斥責到:“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你不但不能為我增光,還這樣講奢侈,簡直是玷汙我的素業!”可見他反對侄子擺酒請客,用茶水招待客人不是吝嗇,也不是清高,只是表示提倡清操節儉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談之風,他們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飲宴之風。但是,整天大酒大肉,不是誰都消費得起,而且酒喝多了也會舉止不雅,而茶則可長飲,又可提神、益思,於是清談家們從好酒轉為好茶。對他們來講,飲茶已經成了精神享受。

    南朝時,古代的神仙家們開始創立道教,道家修行長生不老之術,煉“內丹”,其實就是做氣功。茶不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濁,疏通經絡,道人們也很愛茶。

    在這個時期,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文化套上了交情。在政治家那裡,茶是提倡廉潔、對抗貴族奢侈之風的工具;在文人那裡,茶是引發文思以助清興的手段;在道家看來,它是幫助煉“內丹”,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的好辦法;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但是此時,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正式的學問體系,所以,我們把這個時期叫做茶文化的萌芽時期。那茶文化正式形成,是在唐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勵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