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開花的樹0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我也有體會。我父親九十四歲離世,在這之前的兩三年裡,住院是常事,對醫院的情況有些瞭解。我覺得病人之間交流的多少,要看患的什麼病,是住在什麼病房,有一次我腳踝骨折,沒做手術只打了石膏,每天不打針只用點口服藥,閒著沒事就和病友閒聊,同病室的病友也都是骨折的,我們交流的一點不少,可能是因為這病沒什麼危險,養幾天就好了,對人的心理打擊不大吧,所以也不太影響交流。如果在重症科室可能就不是這種情況了,病人有的病得很重甚至病危,已經沒精力交流,還有的身患絕症,來日無多心灰意冷,根本不想交流。為什麼陪護的家屬之間也不交流呢?我們陪護父親時也很少和同病室的病友和家屬交流,現在回想當時的情景,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的病讓我們特別焦慮,根本沒有心情和人閒聊,我猜測其他人也有這種焦慮的情緒。畢竟躺在病床上的是我們的至親的親人,他們的病痛牽動著家人的心。其次,病人不僅身體備受折磨,心理也會因為疾病變得脆弱敏感,作為家屬應該多關愛陪伴安慰他們,如果陪護的人在一邊說說笑笑,病人會覺得你不關心他不在乎他,這會影響他的心情,從而影響他的恢復。再有,病人都需要安靜的環境好好休息,在病房裡說笑閒聊,會影響病人休息。還有就是醫院裡的環境比較安靜,醫生護士來去匆匆,這種氛圍讓人比較壓抑,不想說話。以上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 2 # 蒲公英去看海

    很奇怪,為什麼住院的時候,一個病房住幾個人,都很少一起聊天或者連說話都不說?

    我95年開始臨床工作,至今20餘年,體會比較深,病房的人際關係其實也是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

    在這二十餘年,通訊方式:固話—call機—手機;資訊方式:聊天(報紙、電視)—網媒;生活節奏:慢悠悠—急匆匆;親人關係:緊密—鬆散;人際關係:真心坦誠—戒備保留;住院病人及家屬的病友(室友)關係因為交集越來越少,確實普遍也從歡暢型轉入冷漠型。

    但我們是腫瘤專科,很大一部分是長期、反覆住院病人,很多病人都需要心理、社會撫慰。我們臨床工作中,也經常動員積極樂觀主義的病人或者家屬多橫向傳導健康、快樂、積極心態,多幫助病友(室友),鼓勵他們建立除醫患關係外的同舟共濟的病友關係。這麼多年下來,除了少部分特殊情況,病房和諧度較高,大部分人都是溫情,溫馨的。

    我自己親人住院期間,我做服侍的時間,也是身體力行去做好病房和諧關係。禮貌的問候,主動的關心,舉手之勞的幫助,帶領大家互動。這樣,一個病人就等於同時收穫了幾個溫馨服侍者,而每一個服侍者也能收穫到更多認可和贊同的體驗。

    不要去管別人怎麼做,社會怎麼了,只要積極做好自己,善待他人,不吝嗇力所能及的幫助,我相信,在求醫治病過程,良好的體驗帶來心理的健康,就是病人最好的治療,勝過冷冰冰的輸液。

  • 3 # 小草籽小草籽

    我常常陪伴婆婆公公住醫院,都是一樣的病,都是心臟病人,平時身體看著都很好,犯了病了很嚇人馬上住醫院急救,病房沒有床位就住急診室,病情穩定了就轉到了病房,三個人住一個病房都是八十歲的老人,需要安靜的養病,需要安靜睡覺,對於心梗病人睡覺是最好的藥,家屬在病房很少說話看看眼神就知道心裡想啥,病人的心情都一樣,治好病出醫院,家屬的心情都是一樣,每天看著住院單上錢是多少,都是八十歲的老人沒有工作,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五年沒有工作不給報銷全是自費住院,住院需要花很多錢,病人家屬最懂病人的心裡,病人需要好心情哄著病人就像哄著小孩一樣,三位老人住在一個病房慢慢的就熟悉了,說婚後女人一生不容易,講出自己一生的心裡話,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可是我們得了心臟病,就是吃的太好了,身體太胖了,六十多歲沒有注意,七十多歲血管堵了心臟大面積壞死,心臟上不來氣需要養氣,離開養氣就上不來氣,住院幾個月出不了醫院,花很多的錢不給報銷,啥時候給我們沒有工作的八十歲老人住院看病給報銷一半就好了,這是老人的心裡話,省吃儉用錢都看病了,心梗病人的藥費很貴,住院幾個月出不了醫院離不開氧氣,病是越來越嚴重了,藥是越吃越多,每天都要輸液維持心臟血管跳動,病人著急上火住院需要很多的錢,每天看著藥單花了多少錢,我婆婆拿著藥單說國家會想著我們八十歲沒有工作的老人,我們要安心住院,住院心臟上來氣,這是二零零五年的事了,我們家屬每天聽著老人說話,我們家屬在一起都留下了電話,怎樣把老人照顧好,生活上吃啥飯菜對病人身體好,我們要預防疾病注意啥,陪伴家屬都是五十歲的人了,血壓血脂不能太高,身體不能太胖,身體太胖就是病,預防勝於治療,健康對我們有多麼重要,

  • 4 # 鄉下小河

    一個病房的,首先年齡段,工作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個人素質差異可能不同。有一部分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那種吧。其次是一般情況下對於陌生人大家都有一種防備心理。就像很早前網路聊天似的,問幾句對方懟一句:查戶口的嗎?

    之前陪孩子住院的時候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先說說聊的來的吧,首先大家都自己帶孩子(對方是奶奶帶著小女孩,父母外出務工),孩子們在一起也玩得來,不知不覺就聊到一起了。有共同話題那種,住院期間大家互幫互助。感覺每一天也過的挺快的。

    最主要一點是小女孩奶奶特別能幹,為人豪爽。說話辦事讓人比較喜歡那種,個人衛生方面啥的特別在意。把小孫女打扮的乾淨漂亮。病房的公共衛生雖說醫院有專人打掃,但是這位奶奶還是有時間就自己打掃。總之一句話:所作所為讓人佩服,等於說給大夥豎立一個榜樣。

    同樣是另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就不一樣了,教育孫子的方法簡單粗暴,不聽話就打腦袋。打人的力度我看著都心疼,另一方面,孫子除了拉屎帶他去廁所,小便都是在床頭的垃圾箱解決的,一天都沒說自己倒一下,更接受不了的是有時候直接在病房門口的牆角小便。只要醫生護士看不見,人家就讓孫子在那小便。說了怕老人家不理解,每次都是自己又拿著拖把去清理的。老人家看到了,但是下次還是如此。

    聊天方面,簡直是話不投機。每次聊天我都不理解為什麼總說自己兒子在南方開廠呢。說每年暑假去南方孩子們都帶自己去吃好吃的,而且特別貴的。說一次也沒啥,畢竟孩子有出息老人家自豪驕傲也理解。問題是每次都聊天都會生怕別人不知道,有一種炫富的感覺。久而久之也很少個老人家聊天了。

    所以說,在住院時,一個病房的聊不聊天都是正常的。病人家屬之間有相同的經歷,有共同的話題。在公共場所能夠學會為他人考慮,我相信大家在病房裡面始終會有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的。

  • 5 # 劉大喵的小生活

    因人而異吧,我住院的時候和同病房的病友都聊得挺好的,經常臥談會。

    還有別的病房過來串門的。

    說來我自己那時候抑鬱症還沒好,所接觸的病友抑鬱情緒還比較重呢。

    所以有啥奇怪的。

  • 6 # 一地薇花

    那是你的經歷。上次住過一次醫院,六天。病房裡好不熱鬧,同病房的幾個病友年紀比較大,聊天從早上六七點到晚上十點鐘,要不是值班護士來干擾,估計能聊到12點。家人都說我們這個病房快活得就像趕集一樣

  • 7 # 寒冬9300574292975

    醫院每個病房住幾個人病人與陪護家屬,有得是病號有得是傷號。每個病傷人員都承受著不同得傷痛和病痛與心痛,家屬也都揪著心都心事沉重。錢多的盼著早日康復,錢少得為錢發愁高昂得手術費甚至要做幾次。哪有好心情侃大山呢,醫院又讓安心靜養不許喧譁,許多家屬只能在走廊切切私語。只有搶救室外家人哭聲無法制止從二樓傳到五樓石人也會垂淚的。

  • 8 # 固執的魚魚魚魚

    看性格,我住院時候,隔壁病床的還給我拿了老家寄來的小米,說是養胃。還有一個家裡做麵條的 跟我們說出院了去他家給我們麵條

  • 9 # 壓寨貓

    有一回我老公住院的時候他們病房就像市場一樣吵鬧,一到晚上幾個病號就鬥地主,兩夥,還有一個大爺和一個小男孩是看熱鬧。有個患者是某行的行長,每天晚上偷著回家(不敢讓大夫知道,醫保查的嚴),早上再回來,後來他也不回家了,也加入戰鬥了。有個松原的人鬥了一宿地主,第二天早上出院,主任查房的時候發現他狀態不好,他撒謊說上廁所把刀口抻著了,她老婆也不敢說實話(那娘們兒和他老公一起參戰)。那個行長是九個病號裡學歷最高的,天天都是他輸錢,最多一回輸了25(他們打一毛錢的)!

    後來我老公病重了住院就得住單間了,一排單間病房,家屬很多但是很安靜,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再去大病房了。

  • 10 # 遠山霧1

    生病住院不是到賓館享受生活。生病了,不嚴重誰會住院呢?

    況且住院者病有輕重。經濟條件不相當有的好有的壞。想法不一樣,思想沉重,所以彼此之間就無話可談了!

    當然也有例外。同病房的病友同病相憐,聊得起來的也很多。住院區間互相照顧,針水吊完會互相提醒一下或幫助聯絡護士。

    不能一概而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抽和老抽哪個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