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珏雯Vanessa
-
2 # 小愛媽媽情感故事
這是個偽問題,缺愛的家庭不會有教育。愛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表達。但在中國的文化中,把家庭中愛的表達和教育都抹殺了。到目前為止很多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家庭是沒法談什麼教育的。愛的教育是應該全社會的觀念轉變。
-
3 # 力冰
缺愛家庭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
應從兩個方面來探討。
什麼是缺愛家庭?這裡所說的愛,是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血緣愛、扶養扶育愛等。缺愛的家庭至少有三種情況,一是該子家庭有缺陷,如單親家庭。二是該子家庭有代溝,如女母外出,孩子長期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理。三是孩子家庭缺Sunny,如女母忙於事物,對孩子基本不管。在這三種情況下,如有其中任何一種,就可認為是缺愛的家庭。
缺愛孩子的家庭,應該如何教育呢?分類指導,讓缺愛變有愛,讓有愛變心愛,讓心愛變共愛。一是開展愛心教育。作為女母,首先要履行愛的主體責任教育、扶養扶育責任教育。認識到,愛孩子,不僅是血緣責任,還有法律賦予的責任和義務。讓缺愛變有愛。二是開展教育引導。對缺愛的孩子,作為學校,要正確引導,除了與孩子家長及時溝通,並提出要求外,在校內,班級老師要心中有數,利用各種形式,正確引導孩子懂得什麼是愛,怎麼愛,如何愛自已、愛父母、愛他人,包括愛老師、愛同學。同時,還要引導同學與缺愛的孩子並展交流,把同學之間的愛傳遞到每個孩子心中。三是開展適當的社會互幫教育。鄉鄰、鄰居、志願組織、村民小組、居民委員會等,都可以做些關懷缺愛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讓心愛變共愛,讓愛的Sunny普照每個正在成長的孩子,讓愛的春天更加燦爛……
-
4 # 我的新課堂
這種孩子的教育,要從家庭方面著手。首先要了解清楚家庭具體存在什麼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一般情況下,家庭成員的矛盾,特別是父母的不和,是孩子的影響最大原因。因為這種情況下,家庭成人或者是父母,根本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和愛護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拋棄,在家裡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甚至最起碼的安全感都沒有,於是自然對生活失去興趣,特別是對家庭開始反感,想方設法逃離家庭。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表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這五類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他才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反過來說,任何一個層次沒有得到滿足,他都無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應該從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開始滿足,他才有更高層次的個人追求。
由此可見,如何解決好家庭矛盾,就決定了孩子教育的成敗。
另外,如果可以,要引導孩子多接觸有愛的人,比如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從對方身上汲取養分,滋養自己乾涸的心靈。引導孩子要努力瞭解自己,不要讓自己陷在孤單中不能自拔。嘗試專注於某個感興趣的領域,以此來增進自己的能力,並獲得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自尊。
回覆列表
越是感到缺愛,越要好好練習如何愛。
家長需要學會對自己好。從內心深處,生活細節處愛自己,愛自己的伴侶。
無論現在和孩子的狀況如何,都要練習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和想法。
找一些與家庭教育與生命哲學有關的書籍,定期閱讀一下,有一些新的人生領悟。
推薦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