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城木子1

    謝邀。章草是草書的一種。漢代以隸書代小篆,但書寫仍不便利,於是就出現一種“解散隸體,簡略書之”的新書體――章草。章草與今草的最大區別有兩點:一是,使用隸書的波、磔筆法。二是,字與字不接連。代表人物三國時東吳皇象、晉代索靖,代表作索靖《七月帖》。

    狂草最為狂放恣肆的草書。又稱“大草”。這種草書一筆數字,大開大闔,大小錯落,縱橫騰挪,有如飛瀑長河,一瀉千里之勢。代表人物唐懷素,張旭宋黃庭堅,明徐渭等。代表作懷素《自敘帖》。

  • 2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從書法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看,與草相關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類。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張旭的《古詩四帖》丶懷素的《自敘帖》等作品。

    懷素在《自敘帖》中說到,"草槀之作,起於漢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隸變而來,也可以講是正寫隸書之外的方便之體。今楷丶今草都是隸變結束之後的產物。有人誤解"楷書″後於"草書",完全是一種文字名詞引起的誤會。篆丶隸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後順序是符合歷史發展實際規律的。今楷丶"楷書″之名稱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書"丶"正書″皆同"楷″之義。篆丶隸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為特定歷史階段中的真書,或說正書。"楷″本一種樹木,轉用在書體定義上,為法則丶規範。

    行書丶草書,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書寫法。行書除書寫技巧的流便,在字型結構的使轉變化丶點畫的省簡方面,都不如草書的幅度大。所以不單獨對草書字型進行識別丶書寫訓練,辨識欣賞草書作品就有難度。

    草書的原始期,也稱"稁書"。如懷素所說"草槀之作″。很簡單的原理,廟堂公文的撰寫不能沒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寫之外再形成一套寫法簡便的字型,是順理成章的事。

    魏晉以降,草書受寵,完全是它的流便書寫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和抒情性,正適應著當時的社會上層官僚士族群體的格調情趣。二王書風的形成正在於此。當時這群人的時尚,便帖信簡互送贈答,以草書為尊,不能不說有閒情逸致的釋放和書寫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當時向對方致歉的措辭。

    到唐代張旭丶懷素的狂寫大草,完全獨立到純欣賞的功能上去了。

  • 3 # 千年蘭亭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草書,是指一切寫得不規整、潦草的字型,從這個意義上說,篆隸楷都有草書體,前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就自稱其隸書為“草隸”。

    狹義的草書,是指篆書隸化後產生的章草及演化出的今草、狂草。這種書體已將前“潦草”之書規整化、格式化。

    平常我們所說的草書,主要指後一種,它既要遵循一定的書寫規則,又將自己性情等個性特徵融入作品中。

    從東漢開始流行的章草,在魏晉時逐漸向以二王為代表的今草演化,而後出現更加大氣磅礴、一瀉千里、情感更加豐富的狂草。

    草書,尤其是狂草,已脫離其實用性,成為藝術性最高、情感最豐富、創作最難也最難於識讀的書體。

    但千百年來,草書尤其是狂草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受大眾喜愛,這正表明草書更能表達個人的喜怒哀樂。

  • 4 # 戴朝模

    草書是統稱,涵蓋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草書中最放縱,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一種書體,歷史上的大家如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枝山,王鐸、傅山等,張旭、懷素被尊為草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魔道祖師》裡的羨羨變成了松鼠愛上了人類汪嘰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