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上沐風春
-
2 # 驍勇34
常言道:老有所成。
可這四十歲以後看三國,人就逐漸變得奸詐無信,甚至是笑裡藏刀背後下黑手。
所以,過去有云:老了別看三國。
不過,按如今這社會,應該是老了以後多看看三國。太實在、與人為善的話,會讓人當大頭抓,當槍使,就比如蔣幹。
少不更事:
這水滸,都是一些殺人越貨的事,裡面除了強盜就是姦夫淫婦。而人在少時,閱歷不深,分析問題不透徹,都認為108將是人間正道,所以,將來在人生道路上會劍走偏鋒。
比如三打祝家莊,現在很多水滸迷還認為“史文恭”該死呢!
男人不看西遊?
這個不太清楚,不過,現在確實沒男人看,都不愛看。現在男人都看愛潘金蓮,還替她打抱不平…… 是不是如今像潘金蓮那樣的人太多了呢?
紅樓……
說實話,女人真不該看。
如果迷上紅樓夢,看誰家的老爺們都好,而且還不準人家的老孃們急眼。
可是,我有些懷疑:
現在的女人,就算是林黛玉,也不會傻到去葬花了。所以,雖說女不看紅樓,但現在應該去看看了,因為會學得更壞,更自私,對金錢的索取會更加肆無忌憚。
就像賈寶玉,有啥能耐,不就是富二代嗎!
但就算娘們兒嘰嘰,只要是女人,照樣都唯他馬首是瞻。
-
3 # 馬到成功148659402
俗語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
您想六七十歲的老人看《三國演義》,整天憂心重重,常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
多鬱悶,久而久之不得得抑鬱症嗎?
三國爭鋒一場夢,為人作嫁萬事空!
所以說老不看三國,以免老年人傷心,影響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水滸傳》是宣揚歌頌江湖好漢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書!
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心智未全,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不全,自控能力弱,
會被書中的俠義故事而感染,一時衝動做出違法亂紀的事!現實生活,不是小說世界,殺人放火,偷盜姦淫是要受法律制裁的,而孩子的模仿力超強,難免不做出出格的事!誰家願意讓自己孩子冒這個風險呢!就有了少不看《水滸》之說!
男人三十而立,正是成家立業的最佳時機,沒事看看《西遊記》,整天琢磨怎樣長生不老,怎樣成仙成佛,怎樣功德圓滿,整個一個老頑童!您想這日子可怎麼過?吃什麼,花什麼?
虛無飄渺的世界,毀掉了一個好男人,而男人是家中的頂樑柱,那麼等於毀了一家人了嗎?
男不看《西遊》也是有一定道理!
《紅樓夢》裡一群夫人小姐丫鬟,勾心鬥角,老爺少爺花花綠綠的,上樑不正下樑歪!淫亂奢糜之風盛行!女人看了難免不去效仿,過日子趕上宮庭劇,您說這家男主人累不累,操不操心!
女主若是沉迷於《紅樓夢》的幻境中,一會多愁善感林黛玉,一會是專橫拔扈的王熙鳳,一會又變成心機頗深的襲人,一會又想當唯我獨尊的老祖宗老佛爺賈老太太……
這簡直是千面女魔,誰受得了呀!
這也就有了女不看《紅樓》之說!
以上是本人拙見,大家見笑!
-
4 # 炭雪小蛟龍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語,至於“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沒有在這句俗語裡,應該是後來人根據四大名著續絃之說。那麼既然問到了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先來說一說“少不讀水滸”
我們先來看一看《水滸傳》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那麼梁山好漢是如何上山了呢?很多好漢都是官府的要犯,無論因何種原因,他們都是犯人,觸犯法律的人,而通過上山落草為寇而獲得自由。另外,書中對描述逞勇鬥殺多有描寫,對武力值高的好漢多有讚賞,更推崇一個“義”字,江湖氣太濃。而整部書也是表現了一種對統治階級的不滿與反抗。
少年時期正是血氣方剛,崇尚英雄的年華,桀驁不馴的熱血在少年身體裡流淌。讀了水滸傳,正好符合少年時期的逆反心理。讓少年們崇尚力量,認為拳頭大就是理,恰恰是偏離整個社會的教育思想。所以,少不讀水滸!
二、再看看“老不讀三國”
《三國演義》一書中有兩大特點,一點是書中計謀太多,二是書中人物也太多。我個人認為,這兩大特點恰恰是不適合老年人去讀。
老年人無論是記憶力還是思維能力都是下降的,而三國這部書對老年人而言資訊量是在是太大了,消化起來是比較吃力的。說白了,費腦子。對身體而言,老年人也不適合讀三國。
三、為何有“男不看西遊”?
《西遊記》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尤其是影視劇版本,更是深入人心。以前確實沒有聽過“男不看西遊”這句話,而且本人也是男的,西遊一書也讀過好幾遍。那我就從書中內容來理解一下為何會有此一說。
《西遊記》取經團隊,四“人”一馬。出力最多的是大師兄孫悟空,男人們都喜歡這隻猴子,而師父作為團隊的領頭人卻是最不喜歡孫悟空,甚至還有趕走孫悟空的橋段。這說明,在這個團隊裡,雖然孫悟空的貢獻最大,但是並不利於團隊團結,從職場上來看,是不適合生存的。所以,我想可能是因為這一點,才有“男不讀西遊”一說吧!
四、“女不讀紅樓”又做何解?
這句實在不好解讀,因為本人沒有讀過紅樓夢,再者本人是男的。但是我知道一點,紅樓中,賈府可謂不折不扣的豪門,豪門女人的愛恨情仇,和皇帝的三宮六院都是女人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故事誕生地。也許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想讓女人做一個安安靜靜相夫教子的女子吧,所以才有“女不讀紅樓”一說。
-
5 # 博而化易
怎麼理解“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這句話包含了中國四部名著,即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元代施耐庵的《水滸傳》、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和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人不看西遊,女人不看紅樓的真正含義。為什麼人們說他們總是不看三國,很少看水滸傳,男人不看西遊,女人不看紅樓?雖然有一些武斷教條,但還是有一些根據的。
這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大多數人玩政治和陰謀詭計,使得人們在看完之後很容易學會狡猾。 《三國演義》是一部關於男人不同群體爭奪霸權的書,它生動地描繪了諸侯的陰謀、智慧和勇氣。然而,當老年人到達他們知道自己命運的時候,再次閱讀這些東西將不可避免地擾亂他們平靜的心。此外,看到漢朝的衰落,諸葛孔明和劉、關、張這三個沒有野心的人必然會傷了他們的心。
因此,《三國演義》不適合老年人閱讀。年輕人充滿活力的時候更適合閱讀。順便說一下,他們可以學習一些權力遊戲。
《水滸傳》的108好漢都充滿了江湖習慣。他們很狡猾,詭計多端。如果他們看著他們,他們會變得不守規矩並鼓勵壞習慣。梁山英雄被迫聚義行善,劫富濟貧。 多喝水,在大碗裡吃肉。多麼開心!這也是每個少年年輕時嚮往的江湖。
但是青少年並不成熟,他們想模仿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青春期也是一個衝動的時期。如果他們只是從梁山的幸福、善良和敵意中學習,他們可能會製造麻煩。 所以少說別讀《水滸傳》 。
豬八戒在西遊記中偷懶,孫悟空沒有領導,沙和尚平庸等等也能讓男人失去鬥志,不受法律法規和天馬行空的束縛,做出傻事; 這裡的男人應該指那些已經結婚並開始職業生涯的男孩。如果你看像《西遊記》這樣的故事,比如神仙鬼怪,那就顯得幼稚了。就像現在有點老的人不喜歡網路上的奇幻小說一樣,他們認為那是無稽之談。有什麼意義? 因此,據說人們不看西遊。
《紅樓夢》幾乎全是關於愛情的,充滿了愛情,女人看完之後容易沉迷其中,容易對生活產生影響。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紅樓夢》是一本淫穢的書。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小時候村民說的一句關於《紅樓夢》的話:“讀完《紅樓夢》後,我看見褲子上有一個洞。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沒有那麼誇張。據估計,這條褲子現在質量很好,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一些關於紅樓男女私事和家庭倫理的描寫。
四部偉大的書需要正確對待,而不是過於死板。
一切事物都分為兩個部分,正面和負面。 這四部名著是中國最珍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吸收好的,消除壞的。 永遠不要因為窒息而停止進食,不願意閱讀,害怕閱讀,不能閱讀 作為父母,一個人必須首先正確理解和對待這個問題,同時教育下一代如何理解和對待這個問題。 學校老師的正確指導也很重要。 簡而言之,全社會都需要關注和正確對待這個問題。 只要我們正確理解它,我認為我們可以客觀地對待它,把我們應該學的東西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
-
6 # 有書博物館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也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經典。
經典應該是被廣泛傳播的,為什麼還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些說法呢?
這主要是源於書中的故事內容,不太適合所有人看。
“老不看三國”,是因為三國多是戰爭,以及計策謀略運用的描寫,可以說是鬥智鬥勇。而老年人應該是心態平和、淡然,不應該被這些打打殺殺的情節以及爾虞我詐的算計影響心情。
“少不看水滸”,是因為水滸裡多是些江湖義氣、離經叛道的故事,年輕人原本就血氣方剛,好鬥又喜歡逞英雄,看了這些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蹟後,喜歡模仿叛逆,衝動之下容易做傻事。
“男不看西遊”,是因為西遊記裡講的是四個和尚西天取經,一路上鬥妖打怪的故事,男人看多了這些,容易產生仗劍走天涯的幻想,這樣心思就無法放在工作和家庭上,冷落事業和家庭,失去了一個男人該有的擔當。
“女不看紅樓”,因為紅樓裡多是一些兒女情長的悲涼故事,女孩看多了,容易傷春悲秋,整日處於悲天憫人之中,成了心思細密的林黛玉,這樣不利於身心健康,對婚戀觀也有很大的影響。
總結起來就是:老不看三國省得狡詐,少不看水滸省得打架,男不看西遊省得不聽話,女不看紅樓省得不能嫁。
其實,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並不是看幾本書就能決定的,這類說法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
7 # 觀復一鑑
我們中國的家長是很愛學習的家長,經常督促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讀書,要好好學習,但是很多時候他們自己卻忘了學習。
四大名著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經常接觸,讀一讀依然是很好的。
我們先來說一說為什麼說“老不讀三國”。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是知道,三國是一個亂世,自古亂世出英雄。所以,整個三國期間,英雄輩出,人才濟濟。
雖然有特別特別多的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不屬於一個陣營裡邊,這怎麼辦?各種鬥爭權謀就開始了。
整個三國時期,有智妖的諸葛亮,有韜略的司馬懿,有雄才的曹操。還有太多太多智謀無雙的人。
這些人整天干什麼?當然是左一個計謀右一個計謀了。
因為老人普遍比較多疑好猜忌,看多了自然心思也就多了,不利於頤養天年,故此有此一說。
“少不讀水滸”水滸傳是很多人的讀物,這裡邊講了什麼?講了江湖道義,講了綠林好漢,講了哥們義氣,講了大碗吃肉,大碗喝酒。
梁山108好漢共聚聚義堂,共謀大事。說的再直白一點,這是江湖義氣,這些人要幹什麼?造反呀。朝廷拿他們都沒有辦法。
再一點,哥們義氣看得很重。張口就來大哥二哥三弟的。
年少輕狂的時候,正是崇拜英雄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辨別的能力不是很強。錯把江湖義氣當成英雄。
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拜把子,混社會,反而成了社會穩定的隱患,學起了梁山好漢。
所以,年輕沒有定力的時候,少接觸一些所謂的江湖義氣,避免走向錯誤的道路。
男不看西遊西遊記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神話故事,每年過年的時候,西遊記的播出,都能吸引一大批人的觀看,即便是看了很多次,這就是西遊記的魅力所在。
那為什麼還有如此一說呢?主要是西遊記裡邊都是各種妖魔鬼怪,還有很多美麗的女妖怪。這些是哪裡來的,自然是想象出來的。
作為一個成年人,每天最重要的是如何掙錢養家,如何提升自己。而不是活在幻想的世界裡。
西遊記很多東西都是幻想出來,不適合引導成年男人每天幻想。所以,才說男不看西遊。
女不看紅樓紅樓夢裡大觀園,算是兒女情長。
本來女人就比較多愁善感,看紅樓裡邊都是兒女情長,自然也是很敏感的。
尤其是陷到愛情幻想裡,那麻煩了,每天沒有別的事情了,都是滿腦子幻想。
所以關於這種愛情偶像的書和電視劇還是少看一點的好。
這些說法都是比較範範的說法,故事始於心,更始於人。只要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哪怕身處魑魅魍魎的世界,也能正氣於心! -
8 # 旭日八卦定乾坤
★老不讀三國”,只因為《三國演義》是屬於集謀略之大成的一本書,老年人經歷豐富,老於世故,看完《三國演義》之後會更加的精於世故、溝壑滿胸。三國縱橫謀略,上了年紀的人難免會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也會不自禁陷入失落流下心酸淚。老年人有心無力,看三國容易幻想。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
水滸中的梁山好漢眾多,講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勾當。少年血氣方剛,容易衝動,難免會神往之,以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看了水滸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性,而且,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水滸傳》營造的是一個憋屈的世界,不管梁山好漢的才智本事如何,每個人最終還都是會被命運逼迫著向前走,最後也沒落個所以然,年輕人讀了《水滸》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感到前途渺茫!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讀了水滸,學會了造反!不服父母師長的好心教導!
★女不讀西廂——《西廂記》的主題是才子佳人,主人公積極追求愛情,為情私奔的故事。女人都是感性又愛幻想的,所以女人看了西廂,易陷入幻想,脫離現實,恨不得自己也是崔鶯鶯,邂逅一個才情俱佳的張生,可小說與現實是不同的!女主角鶯鶯為了愛情,輕而易舉被人騙走!不讓懷春少女讀此書,是怕其效仿而敗壞家風令父母傷心失望!
-
9 # 淨心修道
三國,水滸皆寫亂世末年,世事紛亂,人心躁動,生之艱難。倫理盡喪,道德崩潰,背棄了原有社會的良知倫理,法律程式,等級次第,各自為王。
水滸極盡渲染所謂的英雄好漢們的快意情仇,殺勇鬥狠,被逼無奈,嘯聚山林,大碗喝酒,大稱分金的人生理想。
三國則寫為了各自的集團利益,妙計頻生,瞞天過海,火燒水淹,槍刺箭射,刀光劍影,唯利似圖,各自稱王,三分鼎立。
少年在世,閱歷尚淺,血氣未定,如若好歹不分,仿效水滸衝動,不利社會,危及自身。
老年人血氣已衰,必將退出社會舞臺,面對即失利益,應有捨去心態,不應心有所計,不利身心安康。
紅樓,西廂,涉及男女情事。紅夢為清朝禁書,寫盡閨中祕事,男人看之不免濫情,與自己身心健康不利。
西廂女人看之,情心氾濫,逾牆偷歡,不合正統,有傷貞節教化,失之女德。色淫二字,亂人情志,撩人心腸,不可不慎。
書也如人,各有兩面,各有善惡,憑人自取。汲善抑惡,唯人自鑑,細心把握,非獨言說,乃書中之過而!
-
10 # 甄幀知解
少不看水滸:讀了水滸,學會了造反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巨集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其實講的就是一群無法無天的傢伙造反的故事,再批上忠義的外衣,通過讀者的感情偏向模糊了是非觀念,簡單說,就是鼓動大家去違反現行社會規則,這樣的小說,心智成熟者閱讀是有幫助的,能從中觀摩各式人物的心態,甚至可以代入其中自己喜歡的角色,人類是喜歡幻想的,偶爾做夢也無妨,成年人讀水滸能感受快意恩仇,又不會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但是對於血氣方剛的少年人來說,讀了這類小說,恐怕就會迷途難返,這種情況好比網遊世界,孩子們進去就出不來了,長久下去,只知義氣而不懂仁愛,只從本心性起而不知道德約束,憑著一腔熱血,任意行事,到釀成大錯時,悔之晚矣。
儘管不是每個孩子讀水滸後都會如此,但是即便一百個孩子中有一個想成為水滸英雄,到處破壞社會治安,也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老不看三國:三國主要講,權謀之策,攻心之計,老人,讀了怕有心無力,易幻想,再創事業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小說,書中人物鬥智鬥勇,各自精彩,情節很是引人入勝,對於青少年來說,仔細閱讀,體會個中謀略,激發建功立業之志,也是好的,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還經常閱讀此類小說,恐怕弊大於利。
隨著個人生活閱歷的增長,隨著不如意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漸漸不為外物所惑,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老人家到了退休年紀,就該順其自然,頤養天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此時如果還是不服老,還想志在千里,學那尚能食用五斗飯的廉頗,學那七十仍出征定軍山的黃忠,恐怕是很不妥當的。
老年人的人生已過大半,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突然想返老還童,想大有作為,想再燃燒一把,這可算是作死吧,真實的人生不是修真玄幻小說,無法逆天而為,老年人熱血衝動,不單對自己不好,只怕還會拖累兒孫,何必呢?
男不看紅樓:讀了紅樓夢,學會了雲雨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在紅樓夢中一些男人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賈璉,明明身邊有著王熙鳳和平兒,但依舊不滿足,還要在外面偷腥,還有王熙鳳的大侄子調戲她,等等,這都是不正確的三觀,所以,小編覺得人們勸解男不看紅樓夢的原因是怕男人會學習不好的東西吧。
女不看西廂:讀了西廂,怕女子只會私奔、才子佳人,讓女子懷春之事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中國戲曲劇本,王實甫撰。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張君瑞和崔鶯鶯。《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豔優美,富於詩的意境;是中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在經典古代名著《紅樓夢》中,也提到過此書。
從裡面的內容來看,古人反對女人看西廂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裡面多半講述了自由的愛情,而且經常出現私奔的事情,所以,這與古代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思想相悖,所以,才有了女不看西廂的言詞。
-
11 # 三分筆墨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是清代文人金聖嘆之言,有一定道理。“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民間俗語,有無道理,分析便知。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是學生課外讀物。
一:老不看三國
《三國演義》在中國歷史上評價頗高。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章回體文人長篇小說,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在明清時期還有“第一才子書”之稱。
《三國演義》反映了三國魏蜀吳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尖銳矛盾轉化,又概括了這一時代恢弘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可歌可泣及足智多謀的英雄人物。
既然這一時代矛盾尖銳、群雄割據,那麼便會發生激烈的政Z與軍事鬥爭,而鬥爭終究是殘酷血腥的,而又需要權謀與智慧的,否則何以三國鼎力?
因此,與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殘酷的鬥爭史,不如說它是一部權謀的巔峰之作。
比如在書中,曹操雄才大略、兇殘奸詐;司馬懿工於心計、老謀深算;諸葛亮智謀雙全、忠心事主又神機妙算;孫權膽識過人不乏“仲謀”之才,等等。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並以蜀漢為中心來寫的,把劉備當成“仁”的化身,把諸葛亮當作“智”的化身,對諸葛亮的計謀著墨最多。
單就諸葛亮的計謀就有: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七擒孟獲、智辱仲達、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隆中對、反間計、七出祁山、反間計、以逸待勞、連環計、暗渡陳倉、遠交近攻等好幾十個。
還有曹操、司馬懿、周瑜等的智謀不勝列舉。
那麼回到題目,為何“老不看三國”?
《三國演義》裡充滿了太多的權術與謀略。老年人活了一輩子,經歷豐富,老於世故,看問題圓融通達,沒必要再學什麼權謀之術了。如果再將三國謀略用於生活中,必會增加很多不穩定因素,如此老而不死為賊,就很麻煩了。
如孔明“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嘆息。他胸懷經天緯地之志,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心輔佐劉氏,成就漢家天下,但卻壯志未酬,令人喟嘆,而老人家更可能因此傷感,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老不讀三國有一定道理,但凡事不能絕對,畢竟經典文學作品大家都想讀,要因人而異。
二:少不看水滸
《水滸傳》講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以及後來接受宋代朝廷招安再為之徵戰直至最後消亡的恢弘壯大的故事。
顯然,水滸的主線就是宋江帶領好漢起義、發展到失敗的過程,雖然體現了勇於反抗的精神,卻也充滿了義氣、叛亂與不服管束的人物個性。
現在的年輕人心性高,有血性,年輕氣盛,還很叛逆,如果讀了書裡好漢事蹟並模仿,更容易心生叛逆、難以管束,動不動“該出手時就出手”,那父母該情何以堪?
小時候我們村就有一少年,很崇拜梁山好漢,還和小夥伴商量偷家裡錢去學武功,說要當好漢除暴安良,後來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才斷了當江湖俠士的念想。
不可否認,《水滸傳》對青少年有一定影響,感覺那時看水滸時滿大街都是少年們“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歌聲,孩子們也常以“好漢”自居。
當然,如果把文學與現實分開,就不致陷入虛擬世界而忘乎所以。但青少年社會經驗少,判斷是非觀念弱,少看此類書籍也是好的,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
三:男不看西遊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類的長篇神魔小說,說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最後成五聖的故事。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男不看西遊”,難不成佛教教人禁人慾,男的看了之後容易受到人物影響,從而只顧翻山越嶺、一路奔波,而忘記欣賞路沿途的風景了?
或者說是書中美貌的妖精太多,男的看了之後容易受到身邊美女的誘惑,從而忘記了人生奮鬥目標,沉溺在溫柔鄉里難以自拔、碌碌無為地過一生了?
還有人說西遊主張男子透過“外創”而獲得成果的,而民間傳統主張“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這兩種觀念是完全相悖的,因而說“男不看西遊”。
但不管怎樣,“男不看西遊”說法還是比較牽強。畢竟個性鮮明的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降妖除魔,最終都獲得了很大收穫,如此勵志的人物故事對男女都是一種激勵。
四:女不看紅樓
《紅樓夢》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展現出的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的人性美、悲劇美與古代社會百相的史詩性鉅著。
曹公將賈寶玉與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詩化且真實的大觀園裡來展示女性悲美的人生命運,裡面女子如賈家元迎探息四春、林黛玉、薛寶釵、鴛鴦、司棋、晴雯等人在封建倫理關係下,結局何其悲慘?
因此,《紅樓夢》雖然是一場女性的讚歌,但更是一場“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女性輓歌,它將女性的悲美揭示得淋漓盡致,讓人忍不住熱淚漣漣。
《紅樓夢》也是一場情殤之夢。黛玉容貌絕世,兼曠世之才,與寶玉真心相愛,她勇於捍衛自已的愛情,但終究與心愛之人陰陽兩隔,有情人難成眷屬!《情僧錄》裡情根夙願、風月寶鑑等無一不充滿著“愛情之殤”。
《紅樓夢》還是一場青春消逝之夢。曹公流落北京荒郊時,憶起了少年時家中的那些女兒,認為她們才氣超過自已,意在為她們著書立傳。但晴雯、司棋、鴛鴦等人的青春被掠奪被侵蝕,她們被消逝的青春對曹公而言不也“南柯一夢”?
《紅樓夢》更是一場朱門繁華之夢、人生之夢,繁華落幕終成空!賈王史薛四大家族都是一門朱紫、豔絕一時的豪門貴族,但不管多麼鼎盛,最終都敗落了,繁華過後一場空!人生繁華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最終,迴歸《紅樓夢》主旨:一切都是夢!
所有人生中繁華、青春、愛情等在終極燦爛之後,歸於了一場夢,繁華如夢,青春如夢,愛情如夢。什麼兒女情長,什麼高官厚䘵,什麼絢麗青春,都只不過是一場夢!
《紅樓夢》如此悲美與悽慘,任誰都會情不自禁地扼腕嘆息。而女人心思細膩,生性柔弱,再讀《紅樓夢》,則更容易受其悲情與巨大落差影響,從而心性大變。
之前聽說有一位女子因為讀《紅樓夢》太過沉迷於書中人物,竟然變得神經兮兮的,把自已的親哥哥叫成“寶玉”,她的父母嚇壞了,趕緊找了心理醫生,後來才變得正常起來。
不可否認,讀了《紅樓夢》後多少會受到書中人物的感染,但正所謂“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要我們把藝術與現實區別開來對待,切不可沉溺其中,令自已難以自拔。
寫在最後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中前兩句是金聖嘆之言,後兩句是民間新編俗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凡事不能絕對,總之還是那句話,要因人而異。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的經典之作,裡面有很多精華部分,至於糟粕我們自然要摒棄畢竟時代不同,觀念也要更新,正確科學對待名著才是明智之舉。
-
12 # 風起東平湖
小時候就聽大人說過這些話,當時不明白什麼意思,現在己是年過半百,似乎理解了這些話,談談個人觀點:
老不看三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漢末風雲突起,黃巾起義打開了蒼天已死的亂世帷幕,也給生在那個金戈鐵馬時代的英雄們提供了展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最佳舞臺。亂世難存,唯有能者安於其中。《三國演義》演繹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縱橫捭闔、勾心鬥角,展現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司馬懿各政治人物之間各種陰謀詭計、毒辣手段。其中尤其塑造了曹操奸雄形象,其中兵不厭詐、借糧官之頭、殺楊修、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都展現其奸詐的一面。所謂老不讀三國,其意指老人經歷豐富,飽受風雨,各種手段、計謀己經很多,再受三國的蠱惑,豈不變得老奸巨滑,對社會不利。
少不看《水滸》。我所在的山東東平就是《水滸傳》作者羅貫中的家鄉(一說作者為施耐庵),東平湖也是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水滸傳》的主題是造反,殺貪官、反貪官是中心,打打殺殺是常態,血腥殘暴場面不計其數,其間平民百姓也難免殃及其中,性命難保,上山要交頭名狀,孫二孃做人肉包子,都難以理解。年輕人閱歷淺,好衝動,不計後果,對巜水滸》中法律不健全的歷史背景理解不深,難免會受水滸影響,在社會上路見不平一聲吼、做出不該手也出手、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事情。
男不看西遊。《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劇,與現實大相徑庭。看了《西遊記》很容易讓人胡思亂想,被神話中的各種奇幻的法術所誘惑,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現實的判斷,消磨意志。對於正值大好年華,應該努力上進的人來說,沒有多大益處,耽於幻想、脫離現實對一個男人是很大的損失。
女不看紅樓
《紅樓夢》“女不看紅樓”大概很好理解,女子本來就偏愛傷春悲秋,紅樓女子又多薄命,所謂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同時紅樓夢展現的多時兒女情長、多愁善感、意亂情迷,如果少女沉湎其中,難免會產生愛情至上傾向,一遇情感問題,就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極端。這大概就是女不看紅樓的緣由。
這四大名著,畢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紅樓夢》更是CROWN上的明珠。精讀細品,正確理解,相信絕大部分讀書人是能夠做到的。
-
13 # 七星北斗9475
老不看《三國》,這個“老”肯定不是耄耋之年,到了那個份上,讀了也沒用。直觀理解這個“老”,指正當年。因為讀文章有啟發,怕是有憂患意識吧!謀略成就人,所以,敗也是人,防患於未然。關於少不看《水滸》,就是怕年輕人講義氣衝動,學江湖那套,去替天行道,是個安全隱患。至於男不看《西遊》,也許怕沉淪,沮喪,幻覺的人會沉於虛無縹緲的世界裡,異想天開。對於女不看《紅樓》,直觀理解,因為女性多愁善感,重情惜緣,對於文章中的男女主角悲劇,會憐香惜玉,憤憤不平,究問如何這樣安排結局?這只是本人淺顯的看法。還是以專家的解讀為準。
回覆列表
一語概括:
老不看三國---容易奸詐
少不看水滸---容易打架
男不看西遊---容易不聽話
女不看紅樓---容易不好嫁
《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溫酒斬華、對峙官渡、五關六將、大戰長阪、赤壁相持、單刀赴會、連營七百、七縱蠻王、火燒上方、姜鄧鬥陣,三中國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三十六計上下翻飛,作為應“知天命”的老年人,還是該安度晚間才好,不適合整天想著算計別人,與身心無益。
《水滸傳》,可厲害的狠,一言不合就殺人,分分鐘你就被KO啦,菜園子張青夫婦用人肉做包子,武松也差點著了他們的道,命喪黃泉。山大王燕順經常吃人心,宋江差點死在他手裡。那李逵截法場,斧子見人就輪,枉殺了多少百姓,電視劇版的多少給這些梁山匪盜美化一些,可原著水滸傳就赤裸的多了,所以,年輕人意氣用事,還是不看為妙。
《西遊記》,如果說《水滸傳》裡的人類是妖怪,那麼《西遊記》裡的妖怪就是人類,一群神魔鬼怪,上天入地,陰曹地府,容易讓人胡思亂想,而年輕人需要腳踏實地,根本務實,不是有新聞說,有很多年輕人看了《新白娘子傳奇》為了昇仙而自殺的慘劇嘛,魔幻作品勿當真呀!
《紅樓夢》中,有關性愛的描寫,不下20多回,性愛描寫非常直白:
寫賈寶玉遺精後,“……遂強拉襲人同領警幻所訓之事,襲人……只得和寶玉溫存了一番”(第六回)。
寫秦鍾與小尼姑智慧兒偷情,用了“將智慧兒抱到炕上。那智慧兒百般的扎掙不起來,又不好嚷,不知怎麼樣就把中衣兒解下來了。這裡剛才入港……”(第十五回)。
少女看多了,難免懷春^_^!
總之,看什麼書,都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