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6282445031

    流水賬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在會計學上,流水賬的正式名稱為序時帳。它是以時間先後為順序,依次登記賬目的一種賬簿,最為常見的是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這種賬簿的最大特點是,對發生的業務不加區分和分類,只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利加以記錄,是一種最為基礎、最為簡單的記賬方法。那麼,它是怎樣走進中式會計並演變發展的呢?

    春秋時期的富商范蠡,有一套經商之術,名為“積著之理”,說的是貨物的儲存與週轉理論。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范蠡的積著理論“貨勿留,無敢居貴。……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只要加快週轉,財如流水便可以通天下。但這只是用於貨物及錢財的週轉,還未運用到賬簿之中。

    秦朝的會計籍書上,出現了明確的流水式登記方法。秦代對每筆經濟事項的記載,一般都記有日期,由於文精字簡,通常一筆經濟事項書寫在一簡之上寬綽有餘,到一定時期(一般是一月)序時排列,編纂成冊,便成為流水式的會計籍書了。郭道揚先生在《中國會計史稿》中的第四章“秦漢時代的會計”中講道:所謂“流水”的說法,是後世人們對這種採取序時流水式的登記方法的形象描繪。時光宛如奔流之水,源源長流不斷。對財源物資的記錄一筆復一筆,亦如潺潺流水,奔流不息,這是從形象上的比喻。此外,後世商賈在經營之中取于吉利,祈禱上天,祝願財源茂盛之程度猶如三江四海不竭不盡之流水。他們還用硃筆在“帳簿”上繕寫“流水”字樣,以慶吉祥。這是“流水”之說另一來源。

    到了唐代,這種流水賬不僅在官廳會計中運用,序時流水賬也成了民間會計核算中的主要賬簿了,在使用過程中,有的按收入、支出分為兩卷,也有的合二為一。發展到宋代,“流水”後面有了“日記帳”三個字,形成了完整的“流水日記帳”。《宋會輯要稿》中所說:“逐戶日納錢數單帳一本”就是講的這種流水帳,序時、連續地登記所發生的收支事項,是當時的一種基礎簿帳。

    明朝時,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與發展壯大,民間商人已經廣泛採用了“流水日記帳”。當時的“流水帳”,又稱“日流”、“細流”、“清流”、“二流”、“流水總登”、“日積月累”、“堆金積玉”,以及“鐵板流水”等等,雖民間稱呼不一,但實質是一樣的。郭道揚先生在《中國會計史稿》第七章“元明時代的會計”中講道:流水帳所用的印格帳簿,俗稱“腰格通天條帳”。這種帳簿的帳頁居中橫貫一線,稱之為“腰格”,與腰格相垂直,並列有數條紅線,稱之為“天條”。兩線之間稱為行,每行記錄一筆帳目。腰格之上稱為收方,記收入類帳目;腰格之下稱為付方,登記支出類帳目。這種帳簿以時為序,恭正書寫,不得潦草。對每筆帳目的記錄,以日月為首,次為會計記錄符號,內容摘要居中,數額置於最後。帳目之間,上下對比齊整,一目瞭然。既便於分類彙總,又顯示出一種良好的記帳藝術。

    到了清代,流水日記賬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清朝時中國的錢莊業發展迅猛,隨著其業務的擴大,其帳簿的設定與記錄也日趨完善。一般錢莊除外帳房記錄日流外,錢房和洋房簡稱兩房(出納)也要記錄日流,均有流水簿,一為循字流水,一為環字流水,迴圈流水還要能相對應。清代典當業中的賬房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很尖鑽很精卻是個窮人,有些人很傻或者說是很厚道卻是有錢人,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