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尚789
-
2 # 浮沉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代,隨著生產力的迅速提升,國與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加劇烈,戰爭的形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水戰就是新的戰爭新形態,春秋戰國時期臨江傍水的吳國、越國、楚國和麵臨東海的齊國等都有較大規模的水軍,並且曾經有多次水面上交戰。還有其他國家也多次有過用船隻運輸軍隊和物資的記錄。
水戰的前提必須是得擁有大量的河流,湖泊,因此南方的自然環境更加有利於水軍的使用,早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就記載了“楚子以舟師伐吳。”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的水軍出征記錄,魯襄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59年。
吳國的水師後來發展迅速,根據《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記載:“水戰之具,始於伍員,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吳國的水師水平在這一時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已經開發出來了眾多的水戰武器。吳國在對楚的戰爭中,以先進的水師和訓練有素的步軍,沿長江一線向楚國腹地推進,最終以攻破楚國都城郢而使楚國元氣大傷。有了水師的使用為吳國大敗楚國奠定了基礎,不僅可以保障吳國的後勤補給和軍隊的快速調動,更可以有效減少人力的使用而避免國家因長距離戰爭而不堪重負。
其中由以吳越兩國水軍規模最大,吳越雙方在戰爭中都多次爆發水戰。
公元前494年,夫差為報父仇,起兵伐越,在太湖夫椒山水面,憑藉強大的舟師打敗越兵。越王勾踐被迫退守會稽山,並向吳國求和。
但越國在越王勾踐的統治下,在數年的發展後國力大增,於是勾踐趁吳國大軍在齊、晉作戰的機會,採納文種“攻其不備”的建議,乃命范蠡、舌庸率師“沿海溯淮”,阻斷吳王歸路,在幹遂(臨淮)打敗王子友。越王率中路軍“溯江入吳”,焚其姑蘇,繳獲大舟而歸。
《吳語》說:“越王能江海並舉以攻吳,必其舟師之眾或較吳猶勝也。”可見越國在這幾年的發展中十分重視水師的建設,在幾年的時間裡就超過了吳國水師,為滅吳之戰奠定了基礎。
到了戰國時代,歷史上水戰的記錄就沒有了。但從歷史的記載中對於船隻的使用規模還是很宏大的,如《史記·張儀列傳》記載“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而下,至楚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張儀雖說縱橫之士,所言有誇大之處,但也可以證明秦國船隻力量的強大運輸能力。《竹書紀年》記載“魏襄王七年四月,越王使公孫隅來獻舟八百,箭五百萬,犀角、象齒焉。”可見越國的水上力量到了戰國時期還是很強大的,運輸量也是十分的很驚人。
-
3 # 卓然堂
樓上三位回答的很詳細,引經據典,令人信服。收藏了一件戰國時期的錯銀提樑青銅樽,紋飾中有水陸攻戰圖、桑植圖及弋射圖,證實了春秋戰國時期確有水戰。圖中描繪有兩條龍頭船,數人奮力划船,船頭有士兵攀爬。水中也有數人游泳,且有魚多條。當然,這只是水陸攻戰圖中的一部分,不可能描繪大規模水戰,但至少證實當時的戰爭中是有水軍參與的。
附圖供參考。
回覆列表
發生過兩次,都是秦國出四川攻打楚國。1.秦昭襄王時期已派司馬錯出四川攻取楚國黔中郡奪取鄢城。2.再派白起水淹鄢城,奪取楚國都城郢都。 這兩次都出動了水軍,並且都是四川水軍。(其實戰國時期華夏船舶工業已經比較發達,已經有人去琉球島,徐福敢去扶桑國就是例子。不過漢代脫離大掙之世,很多領域有些退化,漢人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從尚武向尚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