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L私汝
-
2 # 不書公子
魏武卒衰落於齊魏桂陵、馬陵之戰,滅亡於秦魏伊闕之戰!
魏武卒是三家分晉後,魏文侯魏斯以吳起為將,訓練出的一支精銳重灌步兵,全盛時期有5萬人左右!
魏武卒以“募兵制”選拔而出,標準嚴格:士兵要達到身穿三層鎧甲,手執長戈或長戟一支,腰中佩劍一把,攜盾牌一面,揹負長弓與箭矢五十支,在攜帶三天軍糧的負重狀態下半天內行軍100裡後還能立馬投入戰鬥的超高標準,才能成為武卒一員!
魏武卒以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一名;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一名;二屯為一百,設百夫長一名;五百人設五百主一名;一千人,設千夫長一名,以每一千人作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此外,魏國作為最先崛起的超級戰國,物產豐饒,商賈雲集,鐵器製造業發達。鐵製兵器的裝備,使魏武卒戰鬥力又上升到一個新臺階!作為當時最富戰鬥力的軍隊,魏武卒所享受的待遇也是極好的:一、每人分田百畝,士兵們財力雄厚,無後顧之憂;二、國家免徵徭役賦稅;三、軍功授爵。
戰國前期,魏國憑著這支精兵,在對外攻伐中幾乎百戰百勝,成為戰國第一任霸主:
一、攻佔河西戰略要地:魏國以吳起為將,連卻秦師。陰晉之戰中,魏國以五萬武卒,大破十倍於己的秦軍,將秦國壓制在華山以西地區,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的經典!
二、三晉伐齊:公元前405年,田氏內亂,魏國以吳起為將,率武卒攜趙韓兩國在龍澤一帶大敗齊軍,並攻入齊國國境,威懾齊國!
吳起在魏國二十六年,率領魏武卒與各諸侯國大戰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場,打平八場!
魏武侯繼位後,吳起遭到猜忌,轉而投楚。憑藉魏國強大的國力支撐,魏武卒戰力依然彪悍。但魏武侯與趙國交惡,魏國自此埋下四面受敵的種子。
魏惠王時代,新興的齊國國力強盛。為爭奪霸權,魏武卒與齊技擊之戰在所難免:公元前354年,魏國上將龐涓率軍長驅直入,一路攻到趙國國都邯鄲城下。齊國應趙國請求,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在桂陵山地大破魏軍;公元前341年,申不害正在南韓推行變法。魏國重兵壓境,南韓不敵,向齊國求救。齊威王田因齊依舊命田忌、孫臏二人帶兵救援。孫臏以“減灶計”迷惑龐涓,誘敵深入,最終在馬陵山道設伏,此役魏軍慘敗,大將龐涓自刎身亡(一說被齊軍亂箭射死),魏武卒元氣大傷。變法後的秦國也趁機與魏國展開大戰,奪回河西之地。
魏國屢遭慘敗之後,國力一落千丈,再無力重建武卒,奪回霸主之位。
伊闕之戰,魏武卒最後的榮光被“殺神”白起擊碎!
-
3 # 盪漾的可樂
魏武卒之敗非魏武卒之過。乃魏國廟堂之失也。。魏國中後期腐敗橫生。武卒之地方被大族吞噬。而贏秦之銳士崛起也非銳士之功。乃贏秦分地於銳士之必然結局也
回覆列表
魏武卒乃吳起訓練的重灌步兵,數量並不多。根據(呂氏春秋)記載魏武卒數量大致在5萬左右。列國皆不敵,魏武卒重陣法、根據(左傳)記載。其實魏武卒真正敗的不是和齊國的桂陵之戰。在桂陵之戰後、魏武卒襄陵打敗齊軍,定陽打敗秦軍。真正敗的是馬陵、魏武卒大部被伏擊、主將龐涓戰死、魏武卒元氣大傷、魏國衰落、無名將無國力。國家本就無法保持從前魏武卒的實力。伊闕之戰。戰神白起率、秦左更司馬錯訓練的秦銳士3000秦軍主力12萬打敗魏韓於伊闕、除了各個擊破、秦軍自強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魏武卒隨著國弱將落而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