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暈者
-
2 # 補念
“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後已”語出《徐中行傳》。
全句是“晚年教授學者,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於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後已。”
翻譯一下就是:晚年他(徐中行)教導學生,從灑水掃地、應酬答對,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識,以至於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過學的次第,如此這般方才罷手。
這句話是描述北宋名士、隱者徐中行晚年教育子弟,對他們嚴格要求,事無鉅細都一一教導,從細小的灑水掃地雜物活到治國、平天下等,並且要求自己的弟子們學會做人,不丟失子自己的本性,對於學問要循序漸進,不能跳著學。
這句話簡短而樸素,即可規勸教導他人,也可用來嚴於律己,是為人和做學問的不二法門。
在此也順便說說,徐中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刻苦求學徐中行是台州臨海人。他剛剛通曉儒學,就聽說世居陝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將理學講得非常透徹,他的門生之間互相傳授學業(先入學的學生直接和老師學習,然後輔導後入學的學生),便想求學於胡瑗。到了京城,首先拜訪範純仁,範純仁認為他很賢能,就向司馬光推薦了他,司馬光認為這個人心神清朗,態度和藹,可以和他一起進修道業。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劉彝入朝,(徐中行)(從他那裡)得到了胡瑗所傳授的經義,反覆誦讀,深入思考,勤苦自勉,一心向學,夏天不搖扇取涼,冬天不生爐取暖,夜晚為了讀書而難以安眠,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徐中行回鄉後,也是整天端坐,其學問到了外人能以琢磨的境界。
孝順父母,善行鄉里父親死後,他赤著腳在墓旁搭蓋小屋,一邊守墓讀書,一邊親自耕種撫養母親。剩餘的精力則幫助安葬了十多個同姓和外姓的親戚以及貧苦沒有後代的死者。
奸臣當道,避不就仕他的朋友羅適奉命出使兩浙路,推舉他來代替自己的職位,又率使者用隱居遺才的名目加以舉薦。但當時章悖、蔡京等人竊奪國家大權,幾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朝綱不振,徐中行每每為此落淚。於是有一天,他前往黃岩,拜會親友,把自己所寫的文章全部毀掉。帶著頭巾、拄著柺杖,來往於委羽山中,以此避世。後來陳璀被貶謫到台州,聽說了他的事蹟,稱他為“八行先生”。 (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種德行具備)
回答參考《徐中行傳》
回覆列表
可參閱《登徒子好色賦》中的秦大夫之言:目悅其顏,心顧其義。其意與上述同出一轍,既不違背天性慾望,也不違背公序良俗,這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不像西方文明那般隨心所欲,強調個性自由妄言妄行,隨時突破固有道德觀念和大眾習俗,造成西方法律的繁褥條文,給審判定罪造成時間的遷延和拖宕。日本古代以中華文明為師,而明治維新後目光盯住西方的科技進步和人性開放,青出於藍而勝之,造成了畸型的日文化,為國積財長期下南洋興辦sexindustry而造成男女文化的畸變,其中尤其辣眼的是group sxx, they fxxk everywhere,inside,on the beach,in the woods….所以,唯中華文明的中庸之道有其深刻的內涵和無限拓展的緯度,並在此大道的可允許的誤差範圍內穩步前進。宣傳宏揚中華文化責無旁貸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