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若只如初見2022
-
2 # 雲南王國棟
簡單來說吧。 第一是準備不充分,沒有繼續北上的軍事物資儲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吳三桂在雲南籌劃了很多年,但是要供應將近50多萬大軍的糧草,單靠西南幾省是沒有辦法供應得上的。這也就是康熙皇帝在兵力沒有吳三桂多的情況下, 對平叛充滿信心的最大原因。滿清王朝佔據了江南富庶省份,兵精糧足,可以打持久戰,而吳三桂拖不起,卻又沒有辦法速戰速決,失敗是註定了的。
第二是後院起火。吳三桂剛起兵的時候,廣西,廣東兩省清朝官員都跟著他們一起謀反,故而進展神速。後來吳三桂父子對這些半路出家的同謀者不放心,設計剷除異己,引起了內訌。特別是廣西的軍事力量,基本上全部投靠了清政府,這樣就等於在吳三桂的後院放了一把火。吳三桂父子無奈之下,只得從前線調兵遣將鎮壓廣西的叛軍,腹背受敵, 那還有時間考慮北伐的事情。
-
3 # 西嶽頑石
三藩之亂伊始,吳三桂兵貴神速,一路高歌猛進,迅速佔領中國半壁江山,照此發展,滅亡清廷指日可待。然而就在吳軍勢不可擋,如日中天之際,吳三桂卻命大軍飲馬長江,停滯不前,他為什麼不率軍渡江北上,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忌憚滿清八旗兵戰鬥力當年吳三桂開城獻關,引狼入室,以致滿清鐵騎如入無人之境,以摧枯拉朽之勢平定中原,奪取天下。在此之前,吳三桂也與滿清交戰多年,對於八旗兵的戰鬥力知根知底,他有些投鼠忌器,沒有把握戰勝強悍的八旗兵,所以他一直躊躇不決。
當時也有將領向吳三桂提出了疾行渡江,速戰速決的建議,但是吳三桂卻說:你等不知虛實,我與他(指八旗軍)同用兵多年,其騎射是最不可當的。如今我們依山阻水,還可以自守,若到平原,你們如何敵得過他?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吳三桂犯了軍事保守主義的錯誤,過於求穩,導致貽誤戰機,也給了清廷喘息的時機,給了康熙足夠的時間部署長江防務。
第二、擔心丟失雲貴大本營造反這種事,本就要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落下馬,不成功便成仁,不能魯莽但也一定要果斷,因為戰機轉瞬即逝。可吳三桂過於謹小慎微了,以至於前怕狼後怕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畏手畏腳。吳三桂一直“欲出萬全”,擔心雲貴老巢不保,因為一旦吳軍全力北上,意味著大後方防守虛弱。
“倘若大事不順,中道受挫,就使自己陷入進退失據的危險境地。屯兵長江以南,鞏固陣地,站穩腳跟,即使大事不成,尚可劃江為國,立半壁江山。”
第三、營救兒子吳應雄此時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雄尚在北京,吳三桂想和清廷談判,以不過江為交換條件救回兒子。也許有人會說了,如果吳三桂真那麼看重吳應雄,起初就不會造反。
非也,如果吳三桂起初同意削藩,乖乖交出兵權的話,不只兒子吳應雄性命不保,他自己也會命喪黃泉,清廷早已視他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這一點,吳三桂好歹也是一代梟雄,他不會不明白。當初沒辦法,只能犧牲兒子,如今既然兒子性命尚在,自己又坐擁談判的籌碼,當然要考慮他的安危了。
-
4 # 四月與五月923
不管什麼時候,吳三桂都是漢奸,他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不要說我們現在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了,滿族,包括以前的党項人,突厥人,吐蕃人,蒙古人都是一家人了。就算現在都是多民族家庭中的一員,但是仍然改不了岳飛,狄青,文天祥,史可法是民族英雄,吳三桂,秦檜之流是漢奸的本色。要說為什麼吳三桂佔領半壁江山而最後還是失敗了。說到底還是實力問題,打仗打的都是錢糧,後勤跟不上,遲早會失敗的,還有就是吳三桂也沒有戰略眼光,再加上內部問題,失敗只是必然的事情。作為一個漢奸,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回覆列表
縱觀中國歷史基本都是從北向南打,如果不是華人深知這個道理這個規律就不會有淞滬會戰各方投入精銳力量死拼一舉粉碎日本從北向南進攻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