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倌

    根據記載,清朝的早朝是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的,除了特殊狀況,三品以下是沒有資格參加早朝的。

    按照早朝的常規,三品以上(含三品)的京官才有資格參加,而且還都是軍機大臣、六部尚書等中央重要職能部門的“一把手”,當然,外派的各省夠早朝品級的大員也是有資格參加早朝的,但因身處異地,所以不用參加早朝。

    現在的清宮影視劇很不嚴謹,只有87版的《紅樓夢》是清劇裡最嚴謹的,人物之間的等級、穿戴、禮節、說話、走路等都是請當時最權威的清朝禮儀研究專家們專門為演員們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培訓才開始拍攝的。現在的清宮影視劇為了收視率大都跟兒戲一般,嚴重脫離史實。就拿早朝來說,不管什麼品級的官員要麼全跪要麼全站在皇帝面前……

    據記載的清朝早朝規定,參加早朝一品的官員可以進入殿內等候和朝見皇帝,二品的官員在殿外等候,三品的更是靠後。

    皇子和親王是具備早朝資格的,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並沒有被要求必須例行早朝。

    清朝的早朝是官員精力體力的比拼,按照大清律例,北京城內只允許旗人居住,漢人大員如果沒有皇家的特許,只能住在宣武門外,早朝還都是早上五點就得等候在宮門外,很多官員都是大半夜的餓著肚子就出發了。

    幸好早朝不是每天都有。

  • 2 # 天寧閣

    謝謝小秘書邀請。清朝的規定:一品(包括正、從,下同)官員可以站在殿內朝見皇帝,二品官員站在殿門外,三品官員站在更外層,三品以下官員除非皇帝召見,否則是無法面見皇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當於二品,子爵相當於一品,其餘皆是“超品”,還有各個王爺(親王、郡王、貝子、貝勒)們都有早朝的資格,但沒有要求去早朝;各省的督撫、提督等位列一、二品,由於身在外地也就不要求早朝;年老的高階官員,有皇帝開恩特許,可以不早朝。

    通常情況下,軍機大臣、六部尚書侍郎、各中央級重要衙門的頭頭等,基本上每天都早朝的。

    清代前期叫“御門聽政”,有點“早朝”的意思,也不在太和殿。順治6歲在瀋陽故宮的大政殿登基,進北京時紫禁城內的三大殿都燒掉了,登基大典在太和門舉行。國事都由攝政王多爾袞代理,辦公聽政都在武英殿;多爾袞死了,13歲的順治親政,修復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宮,國事也大多在那裡處理。

    當時未成年的順治、康熙,早起要上學,因此召見或覲見都安排在皇帝放學之後、午飯之前。如果有重大政務,隨時召見,一般選擇就近召見,地點並不固定。康熙成年之後,沿襲明制進行“御門聽政”,冬春早6點,夏秋早5點,先在乾清門,後來改在太和門。

    清朝時北京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只許住滿人,漢族大臣基本住在宣武門外,從住處到紫禁城距離很遠,所以通常兩三點就要起床出發,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官員們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糾察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皇帝駕臨太和門或太和殿,官員們行一跪三叩頭禮,由內閣向皇帝彙報政務,大權實際上都操縱在內閣大臣手中。 清朝的早朝也不是天天都有,估計每年也就100多天,到咸豐年間“御門聽政”完全廢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話說的“十憨九傻,逢精必尖”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