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見雲

    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在其他粒子碰撞,湮滅,或其他物理過程中除光子,中微子等粒子,釋放出的資訊至少說明原子核的可分性,

  • 2 # 滬生泉

    為啥地球上難以獲得中微子

    自由中子衰變會在生成質子、電子和中微子。這就是我們要獲得中微子,有兩個先決條件:

    1,中子飛出原子生命體空間成為自由中子。

    2,中子衰變。

    那麼,中子怎麼會飛出原子生命體的空間而成為自由中子呢?

    按傳統說: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構成的,而電子是帶負電荷、質子是帶正電荷、中子是不帶電荷的。

    而又是按傳統說:因為根據異電荷相吸原理,質子應該與電子相吸的。可在事實上,質子沒有與電子相吸。

    顯然,按傳統說是無法解釋原子生命體的構成。正是如此,我用生命體說法解釋了原子生命體的構成。(參見我的短文《原子構成應該這樣的》)

    於是,我們就能得到中子成為自由中子的第一個條件:這就是當中子生命體能量吸收過量,達到了能量釋放大於能量吸收時,中子生命體就會因為與質子和電子相斥,而飛原子生命體的空間,成為自由中子。

    然而,在原子生命體、或分子生命體密集的空間中,自由中子很難有存在的空間,因此, 難有衰變的時空,因為它會受到原子生命體、或分子生命體的引力,或束縛。這也就是中微子在由分子構成的天體——地球中,像是隱形者,或幽靈的原因。

  • 3 # 語境思維

    下面這幅圖,可理解為三種中微子的質量疊加的關係。不過,本答文不探討這個問題。

    ▲就質量而言,電子中微子ν(e)=1個上夸克u,繆子中微子ν(μ)=2u,陶子中微子ν(τ)=4u。

    本題很難,難在量子場論使問題特別複雜,不“耍賴皮”,不“耍流氓”,就根本無解。

    以下是筆者的簡約方法,僅供參考。

    通常,放射性原子,如氘/氚/鈾/鈽,其中的中子會衰變,釋放電子與中微子。

    尤其,核劇烈反應所釋放中子壽命約16分鐘,變成質子電子與電中微子即:n→p+e+ν(e)。

    此質子與電子與中微子,都是物質波,作為移動震源,分佈激發真空場介質,產生電磁波。

    根據能量守恆,有:½mv²=hc/λ...(2),由式(2)可求各自激發的電磁波頻率與波長。

    中微子速度v幾乎等於光速,假設:v=0.99c,中微子激發電磁波的波長:λ=2hc/mv²...(3)。

    問題是中微子的質量m。有學者認為,中微子質量=上夸克,是電子的2.34÷0.511=4.58倍。

    中微子有恆定的質量:m=4.58×0.911e-30 =4.17e-30[kg],其激發的固有電磁波波長:

    λ≈2h/mc=2×6.63e-34÷(4.17e-30×3e8),即:λ=1.06[pm],

    即,中微子的康普頓波長為1.06皮米,而我們知道,電子康普頓波長2.42皮米。

    筆者認為,所謂量子攜帶資訊,不外乎是有無電磁波的相關特性,

    既然中微子激發電磁波,就可以透過測量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獲悉有關中微子的的資訊。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鴻門宴宴前宴中宴後用白話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