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願行259

    中原移民到兩廣的人肯定是極其少數人!入侵中華的外族不是被打跑就是被同化!兩廣都不是純漢人!自認正統是做夢!

  • 2 # 使用者58868866688

    粵語是周秦音,和漢唐(初)音也相近。查查唐初詩歌:無向遼東浪死歌。看標題99%廣東人懂,不知有沒有1%北方人懂。

  • 3 # 鳥言夷面

    正是現代嶺南百越佬由於過度自卑為了和唐朝攀關係說的,不過唐宋時期被貶的北方士族可不這麼認為。

    唐 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土民稀白首,洞主盡黃巾。

    唐代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噪”。

    《魏書》形容越佬族“鳥聲禽呼,言語不同,猴蛇魚鱉,嗜慾皆異”。

    唐代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六祖壇經》慧能法師自詡語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可差別?

    北宋蘇東坡:“苦鴃舌談,爾汝不相酬,未著絕交書,已嘆交遊絕,門前空羅雀,巷語紛鴃舌”。

    宋代周去非“餘又嘗令譯者以禮部韻按交趾語,字字有異”

    明代徐霖:“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到了今天還是聽不懂南方那不同越族傳承的口音呀,這就叫百越的傳承。

    雞叫是 " 各個國家 "(咯咯咯噶)

    鴨叫是 " 價格改革 "(嘎嘎咯嘎)

    如果"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 "來說

    畫風就徹底失控了

  • 4 # 史海閒聊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粵語在中國嶺南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群,如馬來西亞吉、越南、澳洲、美國以及加拿大等處廣泛流行。 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唐朝興盛時期,嶺南地區人口進一步增加,本土原住民則繼續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這一階段粵語仍受古漢語影響,成為一種既對應中古漢語發音又有部分獨立詞彙的語言。

    唐朝滅亡到南宋滅亡之間的400年之間,這段時期大量的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南下嶺南,拉近了古粵語和中原漢語的差別。這也是最後一次拉近粵語和中原漢語差別的時期。所以,唐宋時期可被視為粵語的定型時期。

  • 5 # 使用者20194715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朝代。唐朝,是海外華人最引以為豪的驕傲。所以,所有一切,都會冠以”唐”字。如:唐人、唐裝、唐衣、唐姓、唐字等等。就像我們現在,說我們自己是漢人、漢服、漢字等等一樣。華僑所說的”唐話”,其實所指的是指”中國話”。(客家話,歷來有”唐音”之稱)目前,最接近唐朝官方語言的,是客家話和閩南話文讀音。

  • 6 # 漁樵耕韻

    粵語,北方中央政府對廣東廣州府白話的名稱。白話,香港澳門稱為《廣東話丶省話》,源於秦朝北方軍隊(任囂,趙佗),由湘江進入西江,順流佔領嶺南,他們的話是周朝雅言。

    唐話的稱謂由來,應該是唐朝中晚期,天下大亂,胡人入侵,節度使互相攻伐,民不聊生,廣東人開始大量移民南洋,以漁民、商人丶農夫為主,他們是由自身,不同晚清的籤長期賣身契的苦力(豬仔)勞工。由於在唐朝出埠,當然自稱唐人,言語稱唐話,家鄉稱唐山。中國改朝換代,唐人的傳統稱謂一直不變。

  • 7 # 使用者67724358697

    粵語顯然不是唐音。

    一、兩廣。

    兩廣始終有一種說法,粵語是當年秦朝大軍,抵達兩廣時的語言。

    兩廣喜食麵食,各類點心、蛋糕,也能看出來。

    粵語中,xi自然音變為he,極其罕見與中國西北甘肅方言相似(秦發源地甘肅),江浙吳語區就無此現象。

    二、福建海南臺灣。

    其實始終有一種說法,福建海南臺灣閩南語區,源自為躲避蒙古大軍,而南遷的唐宋漢人。

    福建沙縣全部是麵食。

    很多閩南語區居民家中,大堂即掛有牌匾“隴西堂”,源自唐李淵父子“隴西堂李氏”。

    (李淵父子祖籍甘肅天水。

    甘肅簡稱隴,得名於唐隴右道。)

  • 8 # 手機使用者6024321503

    粵語不是唐音,是由秦朝大軍從河北帶來的中原古漢語,中原自五胡亂華之後已是胡人天下,古漢語逐漸消失,唯有兩廣由於南嶺阻隔及山高皇帝遠而保留下來。

  • 9 # 氣吞萬里如猴

    已經被漢語改造過的是粵語,沒有被漢語改造過的是越語。它們原來都是百越語,是一回事,只是後來由於中原人入侵同化而分道揚鑣了,粵語演化成了漢語方言,越語還保留著原始的百越風貌!

  • 10 # 常世常暗

    沒有依據。唐朝韓愈在被貶謫到廣東陽山時,作《送區冊序》寫到:“小吏十餘家,皆鳥言夷面。”

    宋朝紹聖元年,文學家蘇軾被貶謫到廣東惠州,和他一起來的三子蘇過,曾作《遊斜川》,寫到茅茨誰氏居,雞鳴隔林丘。曳杖叩其門,恐是沮溺儔。但苦鴃舌談,汝爾不相酬。築室當為鄰,往來無憚不。大概意思是蘇軾父子苦惱於聽不懂惠州方言,即使是和鄰居,也不知如何交談。

    唐代柳宗元在《與蕭翰林書》中,寫到:楚越間聲音特異,鴂舌啅噪,今聽之怡然不怪,已與為類矣。意思是湖南和兩廣地區的人口音很奇特,就像鳥聲嘈雜,而現在卻能聽懂了,可能自己已經和當地人一樣了。

    甚至在《孟子 騰文公上》也有寫到: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意思是:現在那個話語難聽得像伯勞鳥叫似的南方蠻子(指有若),攻擊先王之道,你卻背叛自己的老師去向他學習,這跟曾子相差太遠了。

    從戰國到宋代,這麼多名師大家面對粵語,要麼是諷刺,要麼是苦惱於聽不懂。粵語有什麼資格作為古漢語???說粵語是古漢語的人,要麼是智商低,要麼是沒腦子。

  • 11 # 用我張狂

    粵語當然唐話用粵語念念唐詩就知道了,我再舉個例子給大家聽古漢文化那裡保留最好我在這裡很負責講香港和廣東,問問你們有沒有人認識關二哥嗎?有沒有每天起床都拜關二哥,儲存比較多古漢音在華南地區的粵語當然是唐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面子又有虛榮心,過於最熟表面風光的人希望別人可以羨慕他的人,其實是很自卑的對嗎?如果這樣生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