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青裡的駱駝草

    我難以理解你此題的含義。即然是隱逸詩人,那就是對世態已經炎涼,對自己已毫無信念,對社會和人生採取了躲避的態度去對待。對自己都沒有了信心的人,何來的濟世情懷?有的只是無病呻呤的胡亂唱彈,自我自憐的憤世疾俗!

  • 2 # 此箋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詩人選擇隱逸的原因來理解,古代詩人選擇隱逸,無非有四個原因:

    一,厭惡官場的黑暗,不滿意當時現狀,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比如陶淵明;

    二,懷才不遇,在官場屢受排擠和屢遭貶謫,只能寄情山水了此餘生,比如李白;

    三,以隱逸博取名聲,從而謀得官職,成為進入仕途的“終南捷徑”,比如盧藏;

    四,性本愛丘山,遵循道家的生活理念,真心喜歡隱逸,比如林逋;

    從中可以看出,能夠選擇隱逸的人,也大都是對於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真才實學。尤其是詩人,受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響,如孔子所言“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如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只是現實生活太過艱難,要麼是官場太黑暗,詩人忍受不了自己高潔的品行被汙染;要麼是當權者太昏庸,不願意效忠於一個昏君;要麼就是一腔熱血和滿身才學,因為制度或者世俗的原因,致使自己無處施展。

    其實,“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宏願,是根植於中國知識分子骨子裡的東西,古今皆然。不管是戰亂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也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真正有良知和道義的知識分子都會有濟世情懷。

  • 3 # 棲哈丶

    謝邀,常聽有一句話叫“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例如濟公活佛,他那樣的“招搖過市”,瘋瘋癲癲,人們卻對他無比喜愛,因為他乾的事情就是懲惡揚善,每做一件事,都是接濟窮苦百姓,讓壞人惡人得到報應,,而他自己則超然物外,居無定所,一襲破袈裟,一柄破紙扇,就是他全部家當,何隱之有?再看被譽為“隱逸宗師”的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傳世佳句,也描繪了世人嚮往的桃花源,但那終會是一種理想主義,一種個人情感的體驗。雖然這些美好的嚮往裡,寄託著詩人希望人們過上一種平淡悠閒的生活的美好願望,但現實很快就會打破詩人的夢想。所以隱逸詩人的濟世情懷,對於普通人來說,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不信你瞧吧,千年難尋的“桃花源”,到底在何處?我想你就是用“gps”恐怕也難定位吧!

  • 4 # 許智泉

    古代是官場比較黑暗的,一般都被人把持著朝政,很多有志之士(有抱負、有才能的人)有志不得施展的鬱悶,才萌發了隱逸的情懷。這是一種消極的避世情緒。至於隱逸詩人的濟世情懷,既然已經歸隱,所謂濟世,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情懷吧(現在把歸隱可比喻為提前退休吧,即已離開的朝政,何以施展抱負與才華?---平臺都自我放棄了。)

  • 5 # 秋風落葉58117341

    古代詩人基本都是飽讀詩書的人,隱逸後作詩以證自己濟世情懷,而隱逸無非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才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不為當政者所賞識鬱郁不得志。

    2.看不慣當朝政壇黑暗不願與之為伍,歸隱以明心志。如白居易等。

    3.亂世中歸隱,空有一身本領無明主賞識,也無明主來輔佐。歸隱靜觀世態變化。如諸葛亮,最後遇劉備輔佐其成就大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肩已經有了2018年的新年護肩寶珠,但左槽用的是安圖恩寶珠,2019年護肩左槽寶珠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