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漸談車

    所以很多廠家為了降低研發成本,可謂是費盡心思,最終形成的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總結為:一、拿來主義。二、平臺化。

    拿來主義

    平臺化

    那我們再來說一說關於製造成本方面。

    而扣除了這些所有的成本花費之後,才是車輛銷售出去之後,車企所能真正賺到的錢。

    5-6萬的車為什麼不能開?

    這麼便宜的銷售價格就會限制車輛對於材料的使用要求。比如說,在三大件方面,車技可能就會選擇使用技術可能會相對落後的發動機變速箱,可是技術雖然落後,但是在實際使用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差別。一樣是可以帶動車輛正常上路,可能就是在加速效能上,略有不同而已。另外,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配置可能也會能少就少,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價格限制,誰也沒有辦法。

  • 2 # 車天下一8667905565

    非常肯定的給你說,確實是,這是車的原材料成本。

    怎麼說呢,汽車有衝壓、焊接、塗裝、總裝4大工藝,周邊是配套零部件供應商,一輛車的原材料成本就是這個價。之前看過一個主機廠銷量和利潤,一輛10萬左右的車,消費者可能得11萬左右包稅險落地,而這10萬的車有2萬多純利,這車的原材料成本預估3萬左右,稅有2萬多,還有人工加工各成本,因此原材料成本高了怎麼繳稅?4大工藝找誰來做?

  • 3 # 路人甲147321138

    我之前就在汽車生產線上工作過並且工種就是把採購過來的零部件組裝成成品車,如果一臺車的成本單算零部件和組裝人工成本 這明顯是不合理的,首先我們公司還有兩棟辦公樓 裡面都是些負責技術方面的,整天都在研究,或者下車間研究,一臺新車型往往都要研究好幾年才能量產。另外新車型開模具 一個部位的衝壓或者注塑件模具就得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而一臺車有幾百上千個不同的需要注塑和衝壓的配件 ,這樣下來幾百套模具都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 ,然後還要建好幾條生產線出來 ,像這些前期的投資都會附加在每臺車的成本里面的。。。。。所以有很多車型十萬的車賣一段時間後7萬就能賣了 那是因為前期投入 的本錢回的差不多了。

  • 4 # 肉我吃膘你長

    對啊!而且有的車企比這個比例還大,為何成本5.6萬你買就20萬?很簡單,一個車企養活的可不止車企本身,各種稅,研發費用,時間成本等等等等,光各種稅就是個大頭!

    賣5.6萬的車能不能開?當然可以,而且負責任的告訴你,5.6萬的車,養車成本要比你20萬的車低不止一點點,差別在哪裡?呵呵。。。太多了。。。首先說你看不見的,車身用的鋼材就不一樣,不光厚度,抗拉伸,韌性,強度,都不一樣,當然還有研發費用,各種試驗,20萬和5萬的車的標準都不一樣,還有隔音,阻燃,防腐,裝配標準等等,這是你看不見的!看得見和你知道的東西,就是那些電子裝備,舒適性配置,主被動安全性配置,包括全車玻璃的強度都不一樣,至於變速箱發動機和底盤這三大樣,拋開那些花哨的新技術宣傳,本質其實和5萬塊的一個原理而已,這麼說可能會招噴,噴子們看清楚,我說的是原理!

  • 5 # 老司機侃侃車兒

    網傳售價20萬的車成本只有6萬,網傳蘋果的硬體成本只有200美元......最近這種關於成本的傳言太多了,如果按這麼計算,一套房子的每平米的建造成本1500一3000元,憑什麼賣到幾萬一平,豈不是更黑心?

    所以,計算汽車的成本不能只計算硬體成本,因為無論什麼產品想要上市銷售,都逃不過稅收、廣告、人工、廠房等等成本,汽車也不例外。

    汽車的成本構成

    1、稅收。稅收其實是汽車成本的大頭,佔據了汽車成本的35-40%左右,包括消費稅(3-5%)、增值稅(17%)、教育附加稅、城建稅和地稅。其中排量大於1.6L的汽車稅收成本大約40%,小於1.6L的稅收成本大約35%。

    2、硬體成本。硬體成本大約佔整車的30%-40%,具體根據定價不同可能會有區別,價Grand SantaFe高硬體成本佔的比例越低。

    3、研發成本。研發成本沒法核算,要看車企的研發投入,但是這些研發成本也是要核算在每一輛車的成本之內的。

    4、運輸、倉儲、終端運營、市場營銷等等成本。這個成本也沒法去核算,特別是市場營銷,新車上市的初期可能有一段賠本賺吆喝的階段,但是慢慢銷量上來了,營銷的費用也能賺回來。

    5、經銷商利潤。銷售公司大約即車價的7%(包括銷售成本,廣告營銷等),經銷店利潤大約為車價的5-7%。

    6、車企利潤。剩下的部分就是車企的利潤了,有多有少,成本控制好的豐田單車的利潤約為1.78萬元,而福斯單車利潤僅有1.25萬元。豪華品牌中,賓士的單車利潤達到3.55萬元人民幣,BMW單車利潤達到了3.38萬元,所以說豪華品牌車型是有很大的品牌溢價的。

    售價5-6萬的車還能開嗎?

    那麼問題來了,售價20萬的車成本只要6-8萬,售價5-6萬的車還能開嗎?我們得明白,汽車的成本都是按照比例計算的,售價低的車,除了硬體成本,稅收的成本要低很多,再加上營銷的成本更低、車企的利潤也更低,所以留給硬體的成本空間還是很大的。而且說到底,硬體成本佔一輛車成本的比重並不大,無非就是好車用好點,便宜的車用差點,但肯定也能開。

    最後,老司機想和大家聊一個概念,就是不一定越好的車品質越好,往往是豪華品牌的一些車型因為功能更多、電子元器件更多,故障率反而更高。所以價格低的車不代表品質不好,只是在舒適性、科技配置、豪華性、動力性等方面有所妥協。

  • 6 # 深藍月華

    一臺車從立項到上市要經歷2-3年的時間,其中研發費用佔到一臺車的5%-15%費用。新車要想在市場上售賣,稅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各種稅費加起來大概有20%左右,因為企業中的增值稅是可以抵扣的,很多企業都享受免稅政策。最後是營銷費用,這一塊大概佔10%-15%,包括4S的一些返點獎勵、電視宣傳廣告,好一點請明星代言等等等等。企業利潤一般不高,大概在5%左右。這加起來大概在50%左右,所謂的一輛20萬的車成本5、6萬,估計是自己去收破爛撿的吧。

    鈴木汽車的創始人鈴木道熊說過,一臺車有2萬多個零件,如果每個零件都省一塊錢,那麼一臺車的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了吧。但可惜的是,這種理念不適合在高速發展的現代汽車行業上。到也從側面反應出過低的成本市場並不認同,從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就可以看出。

  • 7 # 汽車三國

    謝邀

    20萬的車成本真的只有6萬嗎?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對於一臺5-6萬元的車來說,首先它們可以用成熟的技術和簡約的設計降低研發費用,同時它們採用的原材料相比售價更高的車型也略有差距,而在關鍵零部件的使用上,他們也會使用更便宜的選擇,例如對於售價低廉的自動擋車型來說,它們的變速箱通常不會採用成本較高的AT變速箱,還是使用成本低廉的AMT或者是DCT變速箱,僅此一項成本就可以數千元,但是在實現的功能上,兩者並沒有本質的差異,因此對於低價車我們也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是車企生產出來商用的並且通過了工信部稽核的車型,都是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可以放心使用的。

    以上

  • 8 # 未泯雙瞳

    又來了,網傳iPhone XS MAX的成本只有2000元,那2000元的手機還能用嗎?一輛車賣多貴,成本是多少錢,跟它能不能開有什麼關係?況且都9102年了,不會還有人在認為終端售價-成本剩下的所有錢都是利潤吧?

    成本有很多方面,所謂20萬的車成本只有6萬,說的是物料成本,那麼生產和研發要不要成本?人工要不要成本?運輸要不要成本?停放要不要成本?營銷要不要成本?稅要不要付?而且這中間的很多成本正式因為有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才把生產攤薄了,否則如果給你自己一輛車的所有配件,你自己找人把一輛車攢起來,只會更貴,而且還非常容易出故障。所以,正是因為不同行業的專業廠商,我們才能用到專業的好產品,車也同樣如此。如果一輛車的生產成本佔有商品售價的30%成本,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所有成本進行核銷後,這家車企的毛利潤率不會超過15%,而現實是,大部分車企的毛利潤率超不過10%。

    那麼售價5-6萬的車能開嗎?當然能開,否則就不會有車企研發和生產了,低價車一般又三大特點,動力效能弱,空間小,科技配置少。可以說,民用車發展到今天,更多的都是在奔著更舒適的配置,更高的能效比,更人性化的駕駛體驗發展,但5-6萬這種入門車,則把所有成本全部用在了“行駛”這件事上,畢竟人買車的根本需求還是行駛,那麼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輪胎和外殼等不可或缺,所以為了壓縮成本,往往這樣的車純粹就是用來代步,這也是配合不用的消費需求。

    在這個壓縮成本的過程中,給這些車配備排量更低的發動機,更小的車身,一般的底盤和變速箱,都是以經濟性為第一齣發點的,而生產這些低價車的核心目的,就是生產一款便宜而能開的車,所以5-6萬的車當然能開,並且能滿足人們需要的代步功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56護衛艦隻有8枚小導彈,為何是世界防空能力最強的輕型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