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歆石
-
2 # 龍戰於野888
《三國演義》中的尊劉貶曹思想,實質上是宋明理學在文化上的一種反應。
自儒家思想在三國兩晉南北朝受到衝擊之後,儒家一直在不斷地吸取佛教、道教的思想。三者之間的合一,最終在宋元明時期形成了新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宋明理學。宋明理學以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人為代表,總體思想宣揚存天理,滅人慾,它以哲學倫、思辨化的新面目出現,為維護封建的統治而服務。
元朝時期,元仁宗1315年,恢復科舉制,程朱理學作為指導思想。 至此以後的讀書人大多一受到理學的影響。元順帝1333年,施耐庵、劉基為當年的同科進士及第,作為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思想必然以程朱理學為主。《三國演義》宣揚尊劉貶曹思想的理論依據。
尊劉貶曹思想未嘗不是一種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思想。對於廣大人民而言,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管他皇帝姓什麼,誰人掌權,只要有利於國計民生就行。而尊劉貶曹思想宣揚的正統觀念,有利於凝聚人心,穩定社會局面,因而人們相信和尊崇正統觀念。
所以說,有利於人民和國家的統治就是好的統治。尊劉貶曹的正統觀念有利於結束混亂,維持穩定,有利於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尊劉貶曹的正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又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只知道天下為一家之天下,培養了人們的順從意識和奴性思想,不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
3 # 橙哥雜說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既然是小說,就得有主角,作者羅貫中對正統較為執著,於是選擇了劉備集團作為主角。劉備集團作為小說的主角,肯定是要重點描寫的;而曹操集團作為非正統政權,且勢力最大,作者就把它寫成跟一號主角對立的二號主角,即是大反派。
東漢未滅亡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統治者而言,他已犯下滔天大罪。因此,曹操自入朝為相主政開始,便已成為罪人。
恰恰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跟東漢王室有那麼一點淵源,因此由他作為主導來組織、聯合力量討伐曹操集團最合適不過。東漢雖滅亡了,但劉家尚有劉備一脈存在,只要他的勢力還在,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去討伐各方勢力,漢室就有興復的希望。
小說就是這樣,有一號主角就會有二號主角,有正派就會有反派,有對立才能擦出火花,使劇情更精彩。《三國演義》中的尊劉抑曹思想,只因作者對小說主角的選擇所致!
-
4 # 有真理才有真相
三國演義明捧劉備,實際上卻是暗吹了曹操。只有那些無腦子的人才會以為羅貫中是劉備的粉絲。被三國演義黑得最慘的實際上就是諸葛亮,演義中哪有諸葛亮的神采?演義中只有半人半妖的道士。從而被演義無限貶低的也是季漢的關羽。關羽百萬軍中斬顏良,割下其首級而回,無人可擋,(史無前例,後無來者)這是什麼概念!這樣的戰果就算是霸王項羽,武舉岳飛都無法複製。地表最強武將:理所當然關羽關雲長!
回覆列表
要改變世界,就要先承受世界的重壓。如果赤壁之戰曹操一戰定乾坤,當世無可抗之敵,那當然想如何就如何。史書當為高祖相頌,食人屠城之事皆為汙陷。
而可惜,三國並立之時,人心未變,大漢未滅,全國思想不能統一,不同聲音就不絕於耳。再到司馬入槽,吞併諸國,曹公自然未能全名聲於後世。
所以,不能承世界之重,就將被反噬,恐成世間之恥。古往今來造反自立者,何人名聲能出曹公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