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陸軍(就是所謂的“大日本帝國陸軍”)一般認為是起源於明治維新後的1871年從薩摩,長州,土佐這三藩獻給天皇的“御親兵”。明治天皇以其為基礎進行了“廢藩置縣”的改革。這些“御親兵”後來改名為“近衛”。1877年(明治十年),來了一場被稱為“西南戰爭”的大規模反叛。被內訌轟下了臺的明治維新最大功臣,陸軍大將,前近衛都督西鄉隆盛率軍從鹿兒島北上,和九州計程車族們會師,說“有事找政府”,明治政府歷時七個月才將叛亂鎮壓下去,戰後總結認為仗打得不好的原因是文官掌了統帥權。文官不是武將,不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麼事都要請示彙報,把個戰機給延誤了。
這邊總結會還沒有開完,又發生了“竹橋兵變”。西南戰爭打完了,勞民傷財,官家也給打窮了,當兵的餉都發不出來了,而且不是普通步兵,是炮兵。1878年8月,200多炮兵在一個叫竹橋的兵營裡架起大炮轟擊大藏大臣大隈重信家,讓你剋扣老子軍餉。打著打著不過癮,掉轉炮口,對著皇宮也要轟兩炮玩玩。
兵變是被鎮壓了下去,可大家都是一身冷汗。原來募兵制找來的兵和原來的私兵不一樣,會造反。加上那時的形勢又特別緊張,再過兩年就要實行議會制了,西鄉隆盛是已經死了,但他的支持者還有不少。那些小西鄉們也知道武力造反是行不通滴,紛紛改行玩政治了,鼓吹什麼自由民權的,估摸著到時候議會里面少不了。那議會要是給那撥自由派給把持了,指揮軍隊打回來怎麼辦?於是在不讓國內政治左右軍隊這個大道理下,把軍隊的統帥權從議會,政府那兒獨立出來了,直接交給天皇。(說是給天皇,但是其實是天皇和軍政府勾結)
日本近代陸軍(就是所謂的“大日本帝國陸軍”)一般認為是起源於明治維新後的1871年從薩摩,長州,土佐這三藩獻給天皇的“御親兵”。明治天皇以其為基礎進行了“廢藩置縣”的改革。這些“御親兵”後來改名為“近衛”。1877年(明治十年),來了一場被稱為“西南戰爭”的大規模反叛。被內訌轟下了臺的明治維新最大功臣,陸軍大將,前近衛都督西鄉隆盛率軍從鹿兒島北上,和九州計程車族們會師,說“有事找政府”,明治政府歷時七個月才將叛亂鎮壓下去,戰後總結認為仗打得不好的原因是文官掌了統帥權。文官不是武將,不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麼事都要請示彙報,把個戰機給延誤了。
這邊總結會還沒有開完,又發生了“竹橋兵變”。西南戰爭打完了,勞民傷財,官家也給打窮了,當兵的餉都發不出來了,而且不是普通步兵,是炮兵。1878年8月,200多炮兵在一個叫竹橋的兵營裡架起大炮轟擊大藏大臣大隈重信家,讓你剋扣老子軍餉。打著打著不過癮,掉轉炮口,對著皇宮也要轟兩炮玩玩。
兵變是被鎮壓了下去,可大家都是一身冷汗。原來募兵制找來的兵和原來的私兵不一樣,會造反。加上那時的形勢又特別緊張,再過兩年就要實行議會制了,西鄉隆盛是已經死了,但他的支持者還有不少。那些小西鄉們也知道武力造反是行不通滴,紛紛改行玩政治了,鼓吹什麼自由民權的,估摸著到時候議會里面少不了。那議會要是給那撥自由派給把持了,指揮軍隊打回來怎麼辦?於是在不讓國內政治左右軍隊這個大道理下,把軍隊的統帥權從議會,政府那兒獨立出來了,直接交給天皇。(說是給天皇,但是其實是天皇和軍政府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