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作家恩出
-
2 # 野木曦宸
謝謝悟空小秘邀請,大家都熟悉的話題就隨便聊幾句吧。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不見今日月,今天是中秋佳節,中秋節始於唐朝,盛於宋朝,在後一直延續至今,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裡一個重要的節日。古人們過中秋比起我們今天要熱鬧的多,處處人頭攢動,酒味飄香。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節,古人就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月餅,賞花賞月,相互祝福。由於古時條件所限,月餅在那時還是奢侈品,大多數人家還是吃不起的,那就自己動手做一些自己拿手的糕點之類的替代。晚上,在農家小院裡,鄰里之間吃過晚飯後,就把今年剛收穫的花生堅果之類的端上桌,待月亮出來之後,主角等場了,那就是酒,家人鄰里之間,一邊喝上小酒,一邊吃著桌上的瓜果零食,嘮著嗑兒,互相贊著對方今年的收成,期盼大家來年過得更好。
那些生活環境較好的內容就豐富多了,除了喝酒吃月餅,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登高賞月,預祝對方來年步步高昇,觀燈會預祝對方日子過的紅紅火火,文人墨客們就更會玩了,飲酒作詩相互祝福對方,所以就有“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樣的祝福佳句。那些青少年男女之間在月亮下相互述說衷腸,祝福對方的同時也祈禱自己的愛情像天上明月一樣圓滿。張九齡一句“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寫出了多少年輕人的愛情觀。
中秋在中國古代,人們把農曆每季每月的十五,分別稱為孟、仲、季。因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居於秋季的正中,所以,稱作“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稱為“中秋節”或“仲秋節”。這時,因為月色倍明於常時,所以又稱為“月夕”。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百姓也就有了中秋祭月、拜月、賞月習俗,來寄託“花好,月圓,人長壽”的願望。據史料記載,在唐代,祭拜月神後,還要賞月吃團圓餅,飲桂花酒,使八月十五成為了一個互相祝福、喜慶團圓的日子。
中國古代民間中秋賞月情景記載頗多。據宋代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中敘道:“貴家結錦臺榭,民間爭佔酒樓觀月。”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裡描述:“……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除了祭月、賞月外,各地還有不少祝福風俗。東北地區習慣採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互贈;陝西人喜爬山慶祝;安徽地區為孩子們扎稻草龍,遊街後拋在河裡;江西孩子們玩堆寶塔,用磚砌成七層,下大上小,中間空。前面掛帳幔和裝飾品,內點燈燭,與明月爭輝;蘇州中秋晚上有“走月亮”的風俗。許多婦女打扮的花枝招展,結隊出遊,拜訪親友;在廣西,山區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聚會在一起縱情歌唱,互訴衷情;廣東農村有“豎中秋”的習俗。人們用彩紙紮成各種花燈串聯成“花好月圓”等字樣,豎在高處的杆子上。
月餅在很早以前叫小餅或甜餅,開始是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到了唐朝在京城長安有了專制月餅的輔子,宋代就興旺起來了。北宋蘇東坡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那時的小餅與現在的酥皮月餅很相似。 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時正值中秋,一些學士奉獻甜餅給乾隆品嚐。乾隆一邊賞月一邊吃餅,連聲說:”好月,好餅,中秋良宵也。“從此,中秋做月餅吃月餅在全國興起。月餅也做的大了,供月時有如同大吃盤大小一般。據說,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算是一個巨型月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