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哦哦無痛vvv

    新石器時代殘留的農業經營方式。屬於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後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乾後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鬆軟,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一般種一年後易地而種。由於經營粗放,畝產只有50千克左右,俗稱“種一偏坡,收一蘿蘿”。雲南早在公元前1260~1l00年的商朝後期新石器時代就用此法種稻。戰國時期雲南土著民族廣泛採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公元前l世紀以後,隨著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區刀耕火種逐漸減少,但邊遠山區仍保留此種耕作方式。隨著生產工具由石刀、石鑿、石斧、木棒進化到鐵製刀、鋤、犁,種植作物由單一的稻穀演變為稻、玉米、豆、雜糧乃至甘蔗、油料經濟作物,耕作方式也隨之由刀耕火種、撂荒發展到輪耕、輪作複種和多熟農作制。1978年以來,由於增加農業投資,興修農田水利,實行固定耕地,禁止毀林開荒,邊疆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已基本廢除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

  • 2 # 你在哈哈圖

    刀耕,其意為用木具,石刀或者類似金屬(青銅)類的器具來翻耕土地,讓土地變鬆,利於作物種子的生長髮育,一如當今爬犁和鋤頭等器具的作用。至於火種,那個時候生產力不夠發達,且少有可以直接開墾種糧的土地,大多是森林,要耕種的話就要把森林砍伐了變成平地。但是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砍伐完整座森林不曉得要好久,所以採取用火燒的方式,並且火燒之後森木的灰燼富含鉀等元素,對土地有很大的補充營養,更利於耕作(這大概是當時總結經驗出來的,而我們是透過化驗灰燼成分的出來的)。還有就是上面所說的“火耕刀種”,個人覺得,耕的話,開墾土地,鬆動土地吧。火只是除去了土地上面的森木,沒有達到這個作用。"火種"可以這麼理解麼,就是“刀火耕種”,在“刀火”的作用下,把土地耕好了,然後就只管去種就好。其實“耕”並只不依賴於“刀”嘛,“火”也起到了作用。所以可以說是“刀火耕”,之後“種”。文學上將這種表述方式成為互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T的發動機能用一般品質的汽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