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愛學習
-
2 # 百思佳紅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部歷史觀。項羽的志向不用說是大,可是也有他身在那個歷史時期的一個侷限性。他對自己可以當皇帝還是當一方諸侯可以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他分封各路諸侯就是隻能當霸王,當不了皇帝。滅秦,他是首功,他的實力也是最大,完全有一統天下的實力。他認為滅秦了,有實力了,天下諸侯聽他的就是功德圓滿了,沒有為自己的繼位人想過,他百年以後,給他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全是有地盤,有實力的異性王,人家還聽你的嗎?又是回到了戰國時代。項羽的才能可以說在當實也是天下第一的。軍事才能不用說,彭城之戰,三萬破劉邦的50萬。鉅鹿之戰也是九戰九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所以我認為說項羽只是敗在了走歷史的倒車,讓統一的秦又回到了戰國,統一天下以後再讓楚王禪讓自己,可以說是一代天驕。片面之詞,歡迎補正。
歷史是一面鏡子,觀歷史才能知成敗得失。今天我就從歷史記載的典故里來說一說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志大而才疏。
先說一說項羽志向遠大問題。
一、學習兵法觀大略,不求甚解。
項羽年少的時候,學習文字,沒有學成;改學劍術,又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因此而責備他。項羽說:“文字不過能記姓名而已,劍術不過能敵一個人,都不值得學,我要學就學那種可以敵萬人的學問。”項梁認為他講得在理,於是就教項羽學習行軍用兵之法,項羽十分高興,但他學習兵法時,只略知其大意就不肯鑽研到底了。
史記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二、少年時看秦始皇出遊,就敢言取而代之。
秦始皇出遊,巡行於會稽郡,渡浙江,項梁和項羽都在旁邊觀看秦始皇的出巡儀仗。項羽指著秦始皇說:“那個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趕忙掩住了項羽的口,說:“不要胡說,這可是滅
族的話啊!”
史記原文: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但是這只是志向遠大問題,項羽的眼界確很狹窄。
一、項羽說:“富貴而不返回故鄉,就好比身穿錦繡夜間出遊,誰看得見呢,誰知道他己經富貴了呢!”
史記原文:項羽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史記.卷項羽本紀第七)
二、勸項羽在關中稱王的人生氣地說:“人們說楚地的人就像猴子沐浴以後戴著帽子,像個人的樣子,但沒有人的志向,現在看來,真是這樣啊。”頊羽聽了這話,非常生氣,就把這個人烹死。
史記原文: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最不可取的是失敗之後表現失常,沒有捲土重來的勇氣與信心。
可以看看項羽著名的絕命詩
垓下歌
兩漢: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我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但時局對我不利啊,烏騅馬跑不起來了。
烏騅馬不前進啊,我該怎麼辦?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把你怎麼辦?
所以學習哥總結起來就是:項羽志大才疏、目光短淺、失敗後缺乏勇氣。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