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曹十一
-
2 # 博陵牛仔探歷史
劉備的一生猶如一部奮鬥史,從桃園三結義起於草莽,再到三英戰呂布,可以說這些資名聲都是他一點點奮鬥的結果。為什麼劉備沒有設定史官,未免太過偏頗。劉備前期一直顛沛流離,而稱帝后資料頗為詳盡!
比如據《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有這麼一條記載: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這上面明明是記錄了“景星見”的天文現象,而負責記錄此事的官員只有太史令之類的史官。從此可證明蜀國是“註記有官”的,不然那來的這段話。觀三國各種史料,蜀國記載主要於劉備起兵至稱帝的多有遺漏,而其後記載卻並不比魏吳兩國缺乏。
可以很客觀的說劉備前期顛沛流離,資料多無記載,前期都是在創業階段,體質並不是很完善。直至稱帝后才設定史,故此蜀漢後期資料還是算完備的。劉備前期顧不上設定史官,稱帝后才慢慢完善其統治體系!
-
3 # 春雨無眠
蜀漢不設定史官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官制原因,與其堅守的漢代正統觀念有關。
一、蜀漢沒有史官,但是有一套文書制度,兼有史官的職能。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詔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時巴為尚書令,掌握制詔誥文書。蜀漢不設定中書省,朝廷圖籍秘記由尚書省掌握,此制度與東漢相同。尚書省雖無記注史官,但其文書制度為蜀漢史修撰積累,儲存了大量史料。
二、蜀漢還設定了一個機構,兼有補充的職能。秘書官以及秘書圖籍制度。秘書官掌握校文獻典籍。,秘書官又被稱為東觀。《華陽國志·陳壽傳》陳壽在蜀任東觀秘書郎。
三、劉備還網羅了一批人從事文化事業。閬中的周群,成都的杜瓊,南陽的許慈,魏郡胡潛等學者群聚蜀國。劉備還很注重歷史學習,臨死遺照“遺詔敕後主曰:可讀《漢書》”這都說明劉備並非不在意歷史,只是在官制上固守東漢,不設定史官,也無國史修撰制度。
四、劉備以漢代後裔自居,特別是魏國建立後,建立蜀漢,並將正統觀念介入他們的官制與史官制度。
回覆列表
蜀漢君臣其實服膺(ying)法家學說,劉備臨終要劉禪讀的書竟然是韓非子。劉備平素言論也大多不以儒臣為意。諸葛雖然為萬世儒宗,但考其平生行政實多本法家之術。
法家一向討厭以文亂法之人,秦皇就直接不許後人追諡他。不設史官,是因為當時蜀漢軍國合一,力求光復的體制和形勢決定的,漢魏多清談之客,惟聞蜀漢有因此獲罪者(廖立)。不設歷史官,是為了避免發生文字言論挑戰軍國大計的情況,杜絕出現文人結黨亂政的可能。估計這是諸葛和劉備總結東漢傾頹得出的教訓,是有意為之,劉備有雄才,諸葛善治國,就是體現這裡,不然,安集人心,體貼百姓,連劉表劉璋都很會做,又何待玄德來光復漢朝?中國古代政治,講究不為婦人之仁而扼殺任何不安定因素於搖籃之中。蜀漢北伐的雄圖霸業,絕對會影響益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何況現有劉季玉父子養川民20年,這方面做得再好也不會有什麼突破了。所以諸葛一入川就嚴刑峻法的立規矩,縱容法正俠私報復以立霸權),也絕對會有“俗儒”來勸諫,如果再加上為朝野和傳統所重的史官秉筆直書,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那蜀漢就只能坐守漢川,坐以待斃這一條路可以走了(才不會背離民心)。所以索性不設史官,就象今天索性取消報紙一樣,從根本上就不在輿論這方面設立戰場,整個蜀漢只可以有一個聲音,那就是行政中心和軍事中心的聲音。